《基础化学》求取 ⇩

目录1

上篇 基础化学原理1

概 述1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1

二、化学与医学的关系1

三、基础化学原理的内容及其任务2

第一章溶液3

§1—1物质的溶解度3

一、气体的溶解度3

二、分配定律5

§1—2溶液浓度及计算7

一、溶液浓度7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9

§1—3 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和凝固点10

一、溶液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10

二、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11

§1—4渗透现象和渗透压13

一、渗透现象与渗透压13

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14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5

习 题18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19

§2—1强电解溶液19

一、离子互吸理论19

二、活度与活度系数20

三、离子强度与活度系数20

§2—2弱电解质溶液22

一、稀释定律22

二、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23

一、溶度积25

§2—3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25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26

三、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27

四、沉淀的生成和溶解28

习题30

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32

§3—1酸碱理论32

一、酸碱概念的发展32

二、酸碱质子理论32

三、酸碱电子理论35

二、酸碱溶液及其pH值37

一、水的质子自递作用37

§3—2 溶液中的质子传递及pH值37

习 题42

第四章缓冲溶液44

§4—1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44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44

二、缓冲作用原理44

§4—2缓冲溶液的pH值45

一、亨德森方程式45

二、缓冲公式的校正47

一、缓冲容量概念49

§4—3缓冲容量和缓冲溶液的配制49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50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52

§4—4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55

习 题56

第五章化学反应热效应和自由能58

§5—1几个基本概念58

一、体系和环境58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58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59

§5—2热力学第一定律59

四、热和功59

三、过程和途径59

二、焓60

§5—3化学反应热效应及其计算61

一、热化学方程式61

二、盖斯定律61

三、热效应的计算63

§5—4化学反应自发性与自由能66

一、自发过程的特征66

二、可逆过程与最大功66

三、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67

四、自由能69

五、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70

§5—5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72

§5—6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75

一、平衡常数75

二、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76

三、化学平衡移动77

习 题79

二、瞬时速度82

一、平均速度82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度82

§6—1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法82

§6—2有效碰撞理论及活化能83

一、有效碰撞理论的要点83

二、活化能与活化分子84

§6—3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85

一、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85

二、质量作用定律85

三、反应级数87

二、阿累尼乌斯方程式90

一、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90

§6—4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90

§6—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92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92

二、催化作用理论93

三、酶催化94

习 题94

第七章原子结构96

§7—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96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96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97

§7—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和电子云98

一、波函数98

二、几率密度和电子云99

三、几率的径向分布101

四、四个量子数102

§7—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104

一、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04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106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07

四、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108

习 题111

第八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112

§8—1 电子配对理论112

一、氢分子的共价键112

二、电子配对理论的基本要点113

三、共价键的特征113

四、共价键的类型114

五、配位键115

六、键参数115

一、甲烷和水分子的结构118

§8—2杂化轨道理论118

二、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20

三、杂化轨道类型120

§8—3价电子对互斥理论121

§8—4分子轨道理论123

一、分子轨道理论要点124

二、分子轨道能级及电子排布125

三、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实例126

一、分子的极性127

§8—5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和氢键127

二、分子间力128

三、氢键129

习题130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132

§9—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32

一、配合物的定义132

二、配合物的组成133

三、配合物的命名135

§9—2配合物的结构理论136

一、价键理论136

二、晶体场理论139

§9—3配合平衡144

一、配离子的形成和解离平衡144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146

§9—4 螯合物150

习题152

第十章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154

§10—1 氧化还原及其反应式配平154

一、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154

二、氧化数154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55

§10—2 原电池157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157

二、原电池的符号及电极表示158

§10—3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159

一、电极电位的产生159

二、电极电位的测定和氢标电极电位160

三、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163

§10—4 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自由能的关系165

一、电池电动势与能斯特方程式166

一、判断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167

§10—5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167

二、电池电动势的计算与电池反应方向的判断167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168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169 )171

习题171

第十一章界面现象与乳浊液173

§11—1 表面能173

§11—2 吸附174

一、固体从溶液中的吸附174

二、液体界面上的吸附176

§11—3 乳浊液178

习 题179

第十二章胶体溶液180

§12—1 概述180

§12—2 溶胶181

一、溶胶的性质181

二、溶胶的双电层结构183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184

§12—3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186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186

二、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和盐析187

四、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董南平衡188

三、大分子化合物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188

§12—3 凝胶190

习题191

第十三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192

§13—1 概述192

一、生命元素192

二、微量元素的分类及相互间的作用192

三、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及代谢193

§13—2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193

二、微量元素与人体疾病的关系194

一、微量元素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194

三、微量元素与医疗保健的关系195

第十四章环境化学简介196

§14—1 环境化学的研究范围与目的196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196

二、环境化学的任务196

三、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影响197

§14—2 水与环境197

一、水和水的污染197

二、水体的自净作用和污水处理197

一、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98

§14—3 大气、土壤与环境198

二、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199

下篇 分析化学201

概论201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01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201

三、分析操作的一般步骤203

四、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204

§15—1 定性分析基础205

一、鉴定反应的特点和反应的条件205

第十五章定性分析205

二、灵敏度和鉴定反应的选择性206

三、分别分析与系统分析207

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207

§15—2 常见离子的鉴定208

一、阳离子的一般性质和鉴定208

二、阴离子的一般性质和鉴定211

习 题212

二、滴定的主要方式213

一、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213

§16—2 反应要求和滴定方式213

第十六章滴定分析基础213

§16—1 基本概念213

§16—3 标准溶液214

一、标准容液浓度表示法214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214

三、溶液浓度的标定215

§16—4 有效数字和滴定分析计算215

一、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15

二、滴定分析的计算217

一、分析的误差及其分类219

§16—5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219

二、误差的表征——准确度和精密度220

习 题222

第十七章酸碱滴定法224

§17—1 概述224

§17—2 酸碱指示剂224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224

二、混合指示剂226

§17—3 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227

一、强碱滴定强酸227

二、强碱滴定弱酸230

三、强酸滴定弱碱232

四、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233

五、多元碱的滴定234

§17—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35

§17—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235

习 题236

一、基本原理238

§18—2 高锰酸钾法238

§18—1 概述238

第十八章氧化还原滴定法238

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39

三、高锰酸钾法的应用240

§18—3 碘量法241

一、基本原理241

二、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242

三、碘量法的应用243

习 题244

§19—1 EDTA及其螯合物245

一、EDTA的解离平衡245

第十九章螯合滴定法245

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246

§19—2 EDTA螯合物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246

一、螯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246

二、螯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247

§19—3 提高螯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250

一、控制溶液的酸度250

二、利用掩蔽剂250

§19—4 金属指示剂251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条件251

二、常用的金属指示剂252

§19—5 螯合滴定的方法与应用253

一、直接滴定法253

二、回滴法253

三、置换滴定法253

四、EDTA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54

习 题254

第二十章 比色及分光光度法255

§20—1 基本原理255

一、光的性质和物质的颜色255

二、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256

§20—2 比色及可见光分光光度法257

三、吸收光谱257

一、光电比色法258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260

三、光度分析的误差和测定条件的选择261

四、应用实例——铁的比色测定263

§20—3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介263

一、751型分光光度计264

二、测定方法265

习 题266

一、参比电极267

第二十一章电位法267

§21—1 直接电位法267

二、指示电极268

三、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270

§21—2 离子选择性电极271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量原理271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271

§21—3 电位滴定法272

二、电位滴定曲线和滴定终点的确定273

三、电位滴定法的应用273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273 )273

习 题275

第二十二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简介276

§2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76

一、基本原理276

二、仪器277

三、方法特点及其应用278

§22—2 荧光分析法279

一、基本原理279

二、仪器280

三、方法特点及常用测定方法281

附 录283

一、国际单位制(SI)及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283

二、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284

三、缓冲溶液数据288

四、溶液的密度和百分浓度291

五、平衡常数294

六、原子的电子层结构300

七、常用分子量表303

八、中英化学名词对照305

九、四位对数表310

十、元素周期表312

1988《基础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姚铭深主编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基础化学(1975 PDF版)
基础化学
1975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流行病学续编  实验室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1984 PDF版)
流行病学续编 实验室方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1984
氯气、烧碱和主要氯产品生产手册(1985 PDF版)
氯气、烧碱和主要氯产品生产手册
1985
基础化学(1983 PDF版)
基础化学
1983
化学基础  下( PDF版)
化学基础 下
天津市化学工业局教研室
基础化学(1992 PDF版)
基础化学
1992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化学  下(1979 PDF版)
基础化学 下
197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化学  上(1981 PDF版)
基础化学 上
198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化学基础(1990 PDF版)
化学基础
199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化学基础(1985 PDF版)
化学基础
1985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基础化学(1987 PDF版)
基础化学
1987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化学(1988 PDF版)
基础化学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基础化学(1995 PDF版)
基础化学
199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化学  下(1974 PDF版)
基础化学 下
1974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基础化学  中(1981 PDF版)
基础化学 中
198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