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达雅 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作者 | 沈苏儒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参考页数 | 294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0002617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4500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序(罗新璋)1
第一章绪言5
●“信、达、雅”说迎来百岁华诞5
●找出“信、达、雅”说生命力之所在12
第二章严复的“信、达、雅”说15
(一)中国古代翻译家论翻译原则15
(二)严复的时代、生平及其翻译业绩28
(三)严复“信、达、雅”说诠释37
●《天演论·译例言》38
●《天演论·译例言》现代汉语译文42
●“信、达、雅”说要旨45
●“信、达、雅”的整体性47
(四)历史地正确地理解作为翻译原则的“雅”48
●“雅”作为翻译原则的本意是什么?49
*关于“雅”和风格50
●“雅”和“达”的关系是什么?53
*“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分析54
●“雅”与“信”的关系是什么?60
*“与其伤絜,毋宁失真”辨61
第三章各家对“信、达、雅”说的评价及各种新说65
(一)第一类:肯定66
(二)第二类:大体肯定或不否定而代之以新说87
(三)第三类:否定或不置评100
(四)对“信、达、雅”说评论中的几个问题111
●关于所谓“原文不达不雅,译文如何能够达雅”的问题112
●关于“信、达、雅”作为翻译原则的普遍性问题115
●关于“信、达、雅”说研究的方向问题116
第四章在我国流传较广的几种外国译学学说118
(一)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119
(二)费道罗夫的“等值”论123
(三)奈达的“动态对等”论129
(四)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139
(五)中外译论应融合而非相互排斥145
第五章从翻译的本质看“信、达、雅”149
(一)对翻译本质的认识149
(二)翻译是交流158
●没有交流就没有翻译161
(三)翻译与文化163
●共时的、微观的跨文化交流问题167
●历时的、宏观的跨文化交流问题175
(四)“等值”、“等效”只是一种理想181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85
●“求其信,已大难矣”(严复)192
第六章从翻译的实践看“信、达、雅”197
(一)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三阶段197
(二)翻译实践的第一阶段(理解)和第二阶段(表达的第一层次)202
●理解之难207
●“两难”境地——一个古老的翻译问题211
(三)翻译实践的第三阶段(表达的第二层次)221
●“花在文字加工上的力气会三倍于初译”223
●“一名之立,旬月踌躇”(严复)231
(四)三阶段与“信、达、雅”240
第七章继承和发展“信、达、雅”学说243
(一)前六章的小结243
(二)“信、达、雅”的理论意义246
(三)“信、达、雅”的实践意义和普遍意义248
●“还是信、达、雅好”(周煦良)251
(四)为建设我国现代翻译理论而努力258
附录264
(一)论“信、达、雅”264
(二)继承·融合·创立·发展——我国现代翻译理论建设刍议274
(三)奈达近著《翻译:可能与不可能》内容介绍283
后记291
1998《论信达雅 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沈苏儒著 1998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通天塔 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 1987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新编奈达论翻译
- 1999
-
- 翻译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漫淡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翻译理论概要
- 1955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
-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翻译研究
- 1935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当代翻译理论
- 1999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新编奈达论翻译
- 1999 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翻译家严复传论
- 1992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实用语文知识词典
- 1988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翻译研究论文集 1949-1983
- 1984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论严复与严译名著
- 1982 北京:商务印书馆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