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册》求取 ⇩

三、解剖学姿势及常用术语1

目录1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1

(一)解剖学姿势1

附录Ⅰ按摩歌赋1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概要1

一、研究对象和目的1

第一节绪论1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1

(三)人体切面术语2

第二节运动系2

一、概述2

(一)骨的形态3

二、骨学3

(二)骨的构造4

(三)躯干骨5

(四)上肢骨9

(五)下肢骨12

(六)颅骨15

三、骨连结16

(一)直接连结16

(二)间接连结16

(三)躯干骨的连结18

(四)上肢骨的连结22

(五)下肢骨的连结24

(六)颅骨的连结29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30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30

四、肌学30

(三)肌的辅助装置31

(四)躯干肌31

(五)头颈肌37

(六)上肢肌39

附录Ⅱ按摩常用腧穴表42

(七)下肢肌43

(一)躯干部47

五、体表标志47

(二)头颈部49

(三)四肢部50

一、概述53

消化系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53

第三节消化系53

二、消化管55

(一)口腔55

(二)咽58

(三)食管58

(四)胃59

(五)小肠60

(六)大肠60

三、消化腺63

附录Ⅲ人体正常关节功能活动范围64

(二)胰64

(一)肝64

(一)腹膜的配布65

(二)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65

四、腹膜65

(三)喉66

(二)咽66

呼吸系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66

二、肺外呼吸道66

一、概述66

第四节呼吸系66

(一)鼻66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67

三、肺67

(一)位置及形态67

(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68

四、胸膜和纵隔68

(一)胸膜68

(二)纵隔68

附录Ⅳ临床常用检查法69

第五节泌尿系69

一、概述69

泌尿系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69

(一)形态70

(三)内部结构70

二、肾70

(二)位置和毗邻70

(二)膀胱形态71

(三)尿道71

(一)输尿管形态71

三、输尿管道71

第六节生殖系72

组成及其基本功能72

二、男性生殖器72

一、概述72

三、女性生殖器73

(一)子宫73

(二)女乳房73

第七节循环系74

一、概述74

组成及其基本功能74

(一)体循环(大循环)75

(二)肺循环(小循环)75

二、心血管系75

(三)心76

(四)肺循环的血管78

(五)体循环的动脉79

(六)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摸脉点和止血部位81

(七)体循环的静脉82

三、淋巴系84

(一)组成和基本功能84

(四)人体各部的淋巴结85

(五)脾85

(三)淋巴管道85

(二)淋巴结85

一、概述86

(一)甲状腺86

(二)甲状旁腺86

(三)肾上腺86

第八节内分泌系86

(一)神经系的区分87

附录Ⅴ人体检验正常值87

第九节神经系87

(六)胸腺87

(五)松果体87

一、概述87

(四)垂体87

(二)神经系的基本功能88

(三)神经系的组成88

(五)常用术语89

(四)神经系的活动方式89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90

二、脊髓90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91

三、脊神经92

(二)前支93

(一)后支93

四、脑96

(一)脑干96

(三)间脑99

(二)小脑99

(四)大脑100

五、脑神经101

(一)脑神经的纤维成分101

(二)脑神经的分布102

六、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103

(一)感觉传导路104

(二)运动传导路105

第二章中医学基础107

一、阴阳学说107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10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07

第一节中医学的辨证论治107

第二节阴阳五行10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8

二、五行学说109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10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1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1

第三节藏象112

一、五脏112

(一)心113

(二)肺115

(三)脾117

(四)肝119

(五)肾122

(二)胃125

二、六腑125

(一)胆125

(三)小肠126

(四)大肠126

(六)三焦127

(五)膀胱127

三、奇恒之腑127

(三)脉128

(四)女子胞128

(一)脑128

(二)髓、骨128

一、气129

第四节气、血、津液129

(一)气的生成130

(二)气的生理功能130

(三)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130

(四)气的分布与分类131

(一)血的生成132

(三)血的运行132

(二)血的功能132

二、血132

(二)津液的功能133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133

(一)气和血的关系133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133

三、津液133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134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134

(一)风135

第五节病因135

一、六淫135

(四)湿136

(二)寒136

(三)暑136

(五)燥137

(六)火(热)137

(一)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138

二、疠气138

(二)七情致病的特点138

三、七情内伤138

四、饮食、劳逸139

(一)饮食不节139

五、痰饮、瘀血140

(一)痰饮140

(二)劳逸损伤140

第六节病机141

一、邪正盛衰141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41

(二)瘀血141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142

二、阴阳失调142

(一)阴阳偏胜143

(二)阴阳偏衰144

(三)阴阳互损144

(四)阴阳格拒145

(五)阴阳亡失145

(一)气的失常146

三、气血失常146

(二)血的失常147

(三)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148

四、津液代谢失常149

第七节四诊149

一、望诊149

(一)望神色149

(二)望体态150

(三)望舌及口唇150

二、闻诊151

(二)特殊闻诊151

(一)普通闻诊151

(七)问耳目及睡眠152

三、问诊152

(一)问寒热152

(五)问饮食152

(六)问胸腹152

(二)问汗152

(三)问头身152

(四)问二便152

(九)问小儿153

四、切诊153

(一)切脉153

(八)问月经153

(二)按诊154

第三章经络与腧穴156

经络概念的起源156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156

第一节经络学概说156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57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159

三、经络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161

(一)经络的功能161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161

第二节腧穴学概说162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162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162

二、腧穴的分类163

三、腧穴的命名163

四、腧穴的作用164

五、特定穴165

(一)五腧穴165

(二)原穴166

(三)络穴167

(四)郄穴168

(五)背俞穴168

(七)八会穴169

(六)募穴169

(八)八脉交会穴170

(九)下合穴171

(十)交会穴171

六、经穴定位的标准和方法171

(一)体位标准172

(二)定位方法173

第三节经络腧穴各论174

一、手太阴肺经174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75

(二)本经穴175

二、手阳明大肠经178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78

(二)本经穴178

(二)本经穴181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81

三、足阳明胃经181

四、足太阴脾经187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87

(二)本经穴188

五、手少阴心经190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90

(二)本经穴191

六、手太阳小肠经192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92

(二)本经穴192

七、足太阳膀胱经195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195

(二)本经穴195

八、足少阴肾经204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04

(二)本经穴205

(二)本经穴209

九、手厥阴心包经209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09

十、手少阳三焦经211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11

(二)本经穴212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14

十一、足少阳胆经214

(二)本经穴216

十二、足厥阴肝经221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21

(二)本经穴222

十三、任脉224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24

(二)本经穴224

十四、督脉228

(一)循行、所主病候及主治概要228

(二)本经穴229

(二)所主病候232

(一)循行232

十五、冲脉232

(一)循行233

(三)主治概要233

十七、阳?脉、阴?脉233

(二)所主病候233

十六、带脉233

(二)所主病候233

(三)主治概要233

(一)循行233

(三)主治概要233

(三)主治概要234

(一)循行234

十八、阳维脉、阴维脉234

(二)所主病候234

十九、经外奇穴235

(一)头颈部穴235

(二)胸腹部穴237

(三)腰背部穴238

(四)上肢穴239

(五)下肢穴241

第四章按摩手法243

第一节概论243

一、手法的基本概念243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243

三、手法的补泻作用244

四、手法的临床应用244

五、手法的分类245

一、按法246

二、压法246

第二节基本手法246

五、摩法247

四、掐法247

三、点法247

六、擦法248

七、一指禅推法248

八、推法249

九、运法249

十、搓法250

十一、抹法250

十二、叩法250

十三、击法251

十四、拍法251

十五、打法251

十六、切法252

十七、弹法252

二十、屈伸法253

十八、啄法253

十九、敲法253

二十一、牵拉法254

二十二、摇法254

二十三、理法255

二十四、抖法255

二十五、振法255

二十七、捏法256

二十八、提法256

二十六、拿法256

三十一、拨法257

二十九、?法257

三十、揉法257

三十二、捻法258

三十三、颤法258

第三节复合手法258

二、拿揉法259

四、揉捏法259

三、揉点法259

一、拨揉法259

七、挤推法260

六、?揉法260

五、按揉法260

十一、弹拨法261

十、提颤法261

九、提拿法261

八、按推法261

十二、理顺法262

十三、坐式定位扳动法262

十四、仰卧颈椎扳动法262

十五、颈椎牵拔法263

十八、坐式腰部推扳法263

十六、牵臂扩胸法263

十七、呼吸顶扳法263

十九、正坐牵拉过屈法264

二十、悬腹拔伸按颤法264

二十一、侧扳法265

二十二、下肢过伸推按法265

二十五、腰椎旋转复位法266

二十六、屈髋屈膝挤压法266

二十四、坐式牵腰法266

二十三、屈膝屈髋动腰法266

一、开天门267

二十七、肩关节屈伸摇动法267

第四节小儿手法267

二、揉百会268

三、拿风池268

四、扯大椎268

六、拿肚角269

五、推天柱269

七、摩丹田269

九、掐十宣270

八、掐总筋270

十、推肾水270

十一、揉板门271

十二、补脾土271

十三、清肝经272

十六、提捻法272

十四、揉二扇门272

十五、分推肺俞272

十七、推按腰背法273

十八、水底捞月273

十九、运水入土法273

二十二、引水上天河274

二十三、推上三关274

二十一、打马过天河274

二十、运土入水法274

二十六、运外八卦275

二十四、退下六腑275

二十五、运内八卦275

二十七、按弦搓摩法276

二十八、分腹阴阳276

二十九、掐四横纹276

三十、捣小天心277

三十二、拿委中277

三十一、揉外劳宫277

三十四、侧推大肠至虎口278

三十三、按揉中脘278

三十五、按揉足三里279

三十六、揉涌泉279

一、脚推法279

第五节踩法279

三、脚压法280

二、脚搓法280

五、脚拨法281

四、脚揉法281

六、脚颤法281

第六节器械按摩282

八、踩法的禁忌证282

一、丁字式按摩器282

七、踩法的适应证282

二、手枪式按摩器283

三、单拐式按摩器283

四、拍子式按摩器283

五、杠杆式按摩器283

八、滚筒式按摩器284

七、丁尺式按摩器284

六、鹿角式按摩器284

第七节手法练习285

一、沙袋上手法练习285

二、人体操作练习286

一、概念287

二、形成和发展287

第一节概述287

第五章保健按摩287

三、特点288

四、机理289

五、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291

第二节保健按摩操作程序291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291

(一)作用291

二、胸腹部保健按摩292

(二)主要穴位及手法292

(三)操作292

(一)胸部保健按摩292

(一)作用293

(二)腹部保健按摩293

三、腰背部保健按摩293

(二)主要穴位及手法294

(三)操作294

四、四肢保健按摩294

(一)上肢部保健按摩294

(二)下肢部保健按摩295

五、整体保健按摩296

(一)概念296

(二)操作296

(三)足部保健按摩的原理298

(二)足部保健按摩的源流298

(一)足部保健按摩的概念298

六、足部保健按摩298

(四)足部保健按摩的禁忌症299

(五)足部保健按摩手法300

(七)足部保健按摩操作常规302

(六)足部辅助保健器械302

(八)足部与各脏腑器官的对应区303

(九)足部按摩诊病法307

(十)常见病症的足部保健按摩307

七、自我保健按摩313

(五)头发自我保健按摩314

(一)头面部自我保健按摩314

(二)眼睛自我保健按摩314

(三)鼻部自我保健按摩314

(四)耳部自我保健按摩314

(七)肩部自我保健按摩315

(八)胸部自我保健按摩315

(九)腹部自我保健按摩315

(六)颈部自我保健按摩315

(十一)肘部自我保健按摩316

(十三)手部自我保健按摩316

(十二)腕部自我保健按摩316

(十)腰背部自我保健按摩316

(十四)髋部自我保健按摩317

(十五)膝部自我保健按摩317

(十六)踝部自我保健按摩317

八、其它318

(一)眼睛保健按摩318

(二)耳部保健按摩318

(三)鼻部保健按摩319

(四)喉部保健按摩319

(五)颈部保健按摩320

(六)肩部保健按摩320

(七)肘部保健按摩320

(八)腕部保健按摩321

(十)髋部保健按摩322

(十一)膝部保健按摩322

(九)手部保健按摩322

(十二)踝部保健按摩323

(一)颈椎病324

一、筋伤常见病的保健按摩324

第三节常见病的保健按摩324

(二)落枕325

(三)肩周炎325

(四)肋软骨炎325

(五)腓肠肌痉挛326

(六)关节炎326

(七)痿证327

(八)腰肌劳损328

(九)足跟痛328

二、妇女常见病的保健按摩329

(一)闭经329

(二)痛经329

(三)子宫脱垂330

(四)白带增多331

(五)月经不调331

(一)慢性前列腺炎332

三、男性常见病的保健按摩332

(二)阳痿333

(三)遗精333

四、老年常见病的保健按摩334

(一)退行性脊柱炎334

(二)高血压334

(三)更年期综合征335

(五)老花眼336

(六)干眼症336

(四)老年痴呆症336

(一)小儿厌食337

(七)耳鸣耳聋337

五、婴幼儿常见病的保健按摩337

(二)小儿吐奶338

(三)小儿秋季腹泻338

(四)小儿近视眼339

(五)婴幼儿营养不良339

(三)偏瘫340

(二)脱肛340

(一)慢性阑尾炎340

六、内科杂病的保健按摩340

(四)感冒341

(五)晕动病341

(六)失眠342

(七)眩晕342

(八)紧张性头痛343

(十)慢性喉炎344

(十一)咽部异感症344

(九)脑疲劳344

(十三)冠心病345

(十二)过敏性鼻炎345

(十四)心律失常346

(十五)胸闷346

(十六)慢性胆囊炎346

(十七)胆石症347

(十八)糖尿病347

(十九)低血糖347

(二十一)慢性肾盂肾炎348

(二十)支气管哮喘348

(二十三)雷诺氏病349

(二十二)前列腺肥大349

(二十四)牙痛349

(二十六)斜视350

(二十五)眼皮抽动350

(二十七)血管性头痛351

(二十八)静脉曲张351

(二十九)中暑352

(三十)冻疮352

(三十一)呃逆352

(三十二)便秘353

(三十三)甲状腺机能亢进353

(一)概述354

一、美容按摩354

第四节美容与减肥按摩354

(二)面部解剖354

(三)皮肤生理作用357

(五)皮肤的正确诊断358

(四)皮肤分类358

(六)面部美容的操作程序359

(七)面部按摩法360

(八)面、颈、肩部按摩法361

(九)祛皱按摩法363

(十)祛斑按摩法364

二、减肥按摩365

(一)概述365

(十一)祛痤疮按摩法365

(二)肥胖的分型366

(三)减肥按摩法366

第六章医疗按摩369

第一节骨伤科常见病证治疗369

一、颈椎病369

二、落枕371

三、肩周炎372

四、肩关节扭伤374

五、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375

六、肘关节扭伤376

七、肱骨外上髁炎377

八、腕关节扭伤378

九、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79

十、指间关节扭挫伤380

十、指部腱鞘炎381

十二、胸胁进伤382

十三、肋软骨炎383

十四、退行性脊柱炎384

十五、急性腰扭伤386

十六、腰椎后关节紊乱387

十七、慢性腰肌劳损389

十八、腰椎间盘突出症390

十九、腰椎滑脱393

二十、骶髂关节损伤394

二十一、梨状肌损伤396

二十二、尾骨挫伤397

二十三、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398

二十四、半月板损伤399

二十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1

二十六、跟腱扭伤402

二十七、踝关节扭伤403

二十八、下颌关节脱位405

二十九、肩关节脱位406

三十、桡骨小头半脱位408

三十一、类风湿性关节炎408

第二节内科常见病证治疗411

一、高血压病411

二、冠心病412

三、胃脘痛414

四、胃下垂415

五、便秘416

六、糖尿病417

七、呃逆419

一、闭经420

第三节妇科常见病证治疗420

二、慢性盆腔炎422

三、痛经423

四、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424

五、乳腺增生425

第四节儿科常见病证治疗426

一、青少年假性近视眼426

二、小儿肌性斜颈427

三、小儿疳积428

一、面神经炎430

第五节神经系统常见病证治疗430

二、桡神经损伤431

三、坐骨神经痛432

四、股外侧皮神经炎433

五、腓总神经损伤434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435

(二)X线的特性435

(一)X线的产生435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435

第一节X线成像435

第七章X线诊断基础435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和X线影像特点435

(二)密度与对比436

(三)X线图像的特点436

三、X线检查方法436

四、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436

(二)诊断步骤436

(一)诊断原则436

第二节骨、关节X线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437

一、骨的结构437

二、长骨437

(一)小儿骨骼437

(二)成年骨骼438

三、四肢关节438

四、脊柱438

(三)脊椎椎体融合440

(五)脊柱裂440

(四)裂椎440

(二)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440

(一)副骨和子骨440

五、骨骼常见的解剖变异440

(一)骨质疏松441

(二)骨质软化441

(三)骨质破坏441

(四)骨质增生硬化441

六、骨骼的基本病变441

(五)骨膜增生442

(六)骨质坏死442

七、关节的基本病变443

(一)关节肿胀与关节破坏443

(二)关节退行性变443

(三)关节强直444

(四)关节脱位444

第三节骨、关节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444

一、骨、关节外伤444

(一)骨折444

(三)膝关节半月板破裂446

(二)关节脱位446

(四)椎间盘脱出447

二、骨、关节化脓性感染447

(一)化脓性骨髓炎447

(一)脊柱结核448

(二)化脓性关节炎448

三、骨、关节结核448

(二)骨骺、干骺部结核449

(三)关节结核449

四、慢性骨关节病450

(一)退行性骨关节病450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450

(三)强直性脊柱炎450

五、椎间盘损伤451

(一)颈椎间盘突出与颈椎病451

(二)腰椎间盘突出452

一、按摩454

第一节按摩、正骨、针灸454

第八章按摩学原著选读454

二、手法总论456

三、接骨论治457

四、《小儿推拿广意》总论459

五、推拿小儿总诀歌460

六、《灵枢》三则462

第二节医德篇464

一、大医精诚464

二、医家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467

第三节治疗心德篇468

一、异法方宜论468

二、用药如用兵论470

三、不治已病治未病论471

第四节传记篇473

扁鹊传473

1996《按摩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按摩医院编 1996 北京:华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按摩手册(1997 PDF版)
实用按摩手册
1997 上海:百家出版社
小儿推拿按摩手册( PDF版)
小儿推拿按摩手册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手掌按摩健康法( PDF版)
手掌按摩健康法
实用按摩手册(1990 PDF版)
实用按摩手册
1990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实用足部按摩手册(1995 PDF版)
实用足部按摩手册
1995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家庭医生手册  按摩版(1996 PDF版)
家庭医生手册 按摩版
1996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手掌按摩健身法(1991 PDF版)
手掌按摩健身法
1991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手足按摩指南(1993 PDF版)
手足按摩指南
1993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手部按摩治百病(1998 PDF版)
手部按摩治百病
1998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手足病理按摩(1985 PDF版)
手足病理按摩
1985 华视出版社
按摩术(1976 PDF版)
按摩术
1976 华联出版社
手部按摩疗法(1999 PDF版)
手部按摩疗法
1999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台湾汉湘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图解手按摩疗法(1999 PDF版)
图解手按摩疗法
1999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1956 PDF版)
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
1956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按摩(1998 PDF版)
按摩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