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氮代谢》求取 ⇩

1.氮营养1

1.1 氮源1

1.2 固氮作用4

1.2.1 固氮作用的生物化学11

1.2.2 固定产物的利用和结局15

1.3 硝酸化作用16

1.3.1 羟胺到亚硝酸17

1.3.2 亚硝酸到硝酸18

1.3.3 化能合成作用19

1.4 脱氮作用20

1.4.1 亚硝酸还原作用21

1.5 硝酸代谢作用22

1.5.1 硝酸还原酶22

1.5.2 亚硝酸还原酶26

1.6 氨的进入有机结合28

2.氨基酸31

2.1 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氨基酸:存在和分布31

2.2 氨基酸生物合成37

2.2.1 转氨酶38

2.3 甘氨酸和丝氨酸41

2.4 谷氨酸的反应42

2.5 天门冬氨酸代谢46

2.6 苏氨酸和异亮氨酸47

2.7 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50

2.8 赖氨酸52

2.9 缬氨酸和亮氨酸54

2.19 组氨酸55

2.11 芳香族氨基酸56

2.12 氨基酸生物合成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互作用60

2.13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控制61

3.氨基酸代谢65

3.1 尿素循环67

3.2 氨基酸的脱羧作用69

3.2.1 胺的合成70

3.2.2 二胺类72

3.2.3 芳香族胺类73

3.2.4 氮基糖类73

3.3 氨基的代谢74

3.3.1 胺氧化酶74

3.3.2 氨裂解酶类75

3.4 氨基酸的羟基化作用78

3.4.1 二羟-苯丙氨酸78

3.5 生物碱生物合成79

3.5.1 二氢吡咯和六氢吡啶生物碱的生物合成79

3.5.2 含苯乙胺和异哇啉基的生物碱类84

3.5.3 吲?和喹啉生物碱类87

3.6 生氰糖苷和芥子油的生物合成88

3.7 生长调节物吲嗓乙酸和乙烯的生物合成92

3.7.1 吲?乙酸92

3.7.2 乙烯93

3.8 卟啉生物合成96

3.8.1 δ-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98

3.8.2 胆色素原的合成99

3.8.3 尿卟啉原Ⅲ的形成99

3.8.4 原卟啉合成101

3.8.5 原叶绿素→叶绿素102

3.8.6 叶绿素合成的控制103

3.9 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104

3.9.1 生物素(促生素)104

3.9.2 四氢叶酸106

3.9.3 硫胺素焦磷酸109

3.9.4 磷酸吡哆醛111

3.9.5 辅酶A112

4.嘌呤类、嘧啶类,核苷类和核苷酸类116

4.1 嘧啶类116

4.2 嘌呤类117

4.3 核苷类119

4.4 核苷酸类121

4.5 嘌呤和嘧啶的生物合成125

4.5.1 嘧啶生物合成126

4.5.2 嘌呤生物合成128

4.6 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补救途径132

4.7 嘧啶和嘌呤的降解作用134

4.8 脱氧核糖核苷酸生物合成137

4.9 核苷二磷酸衍生物140

4.10 呲啶和黄素核苷酸143

4.10.1 吡啶核苷酸144

4.10.2 黄素核苷酸146

5.核酸150

5.1 核酸的成分150

5.1.1 增色效应153

5.1.2 杂交154

5.2 植物材料的核酸含量157

5.2.1 DNA159

5.2.2 RNA162

5.3 核酸合成169

5.3.1 DNA合成的时期170

5.3.2 DNA合成的机理171

5.3.3 DNA聚合酶173

5.4 RNA合成175

5.4.1 RNA合成的调节176

5.4.2 RNA聚合酶179

5.5 转录和基因产物181

5.5.1 基因产物182

5.6 RNA转换和降解作用183

6.蛋白质186

6.1 蛋白质的含量186

6.2 蛋白质的成分187

6.3 蛋白质的结构188

6.4 蛋白质的性质191

6.5 植物蛋白质的分类192

6.5.1 结合蛋白质类194

6.6 蛋白质合成198

6.6.1 转录和遗传密码198

6.6.2 翻译-核糖体200

6.6.3 翻译-转移RNA的氨基酰化作用201

6.6.4 翻译-启动作用203

6.6.5 链的延伸207

6.6.6 链的终止209

6.7 按照描述的顺序产生蛋白质合成的证据210

6.6.7 核糖体循环210

6.8 蛋白质合成的调节213

6.9 酶诱导作用214

6.10 蛋白质转换219

6.11 蛋白质降解作用222

7.种子的氮代谢224

7.1 种子形成224

7.2 种子蛋白质226

7.4 可溶性氨基酸230

7.5 种子发育时的氮代谢230

7.3 种子中的核酸230

7.5.1 蛋白质合成的体外研究233

7.5.2 蛋白体的形成235

7.5.3 非贮藏蛋白质的合成241

7.5.4 种子发育时的氨基酸代谢242

7.6 萌发244

7.7 萌发时含氮组份的变化246

7.7.1 蛋白质247

7.7.2 萌发时氨基酸的代谢251

7.7.3 核酸253

7.8 非氮组份的变化255

7.9 萌发种子中酶的来源256

7.10 萌发时蛋白质合成的开始258

7.11 种子贮藏和休眠时的氮代谢260

7.11.1 生活力260

7.11.2 休眠261

8.整体植株的氮代谢265

8.1 胚的发育265

8.2 脱-黄化作用和绿化268

8.2.1 绿化271

8.3 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氮的安排277

8.3.1 苍耳的氮代谢278

8.3.2 野生紫花豌豆的氮代谢281

8.3.3 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氮代谢283

8.4 影响氮代谢的环境因子286

8.4.1 光286

8.4.2 湿度289

8.4.3 温度292

9.1 果实成熟294

9.1.1 RNA294

9.果实成熟和叶子衰老时的氮代谢294

9.1.2 蛋白质295

9.1.3 氨基酸295

9.2 衰老的特征296

9.3 叶子衰老时的生物化学变化297

9.3.1 蛋白质变化297

9.3.2 氨基酸代谢302

9.3.3 衰老时的核糖核酸代谢303

9.4 衰老的调节和它的逆转306

参考文献309

索引342

1981《植物的氮代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比弗斯(BIIVERS,L.)著;薛应龙,欧阳光察译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植物志  第78卷  第2分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科  8  菜蓟族(1999 PDF版)
中国植物志 第78卷 第2分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科 8 菜蓟族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等植物の二次代谢研究法(1981年01月 PDF版)
高等植物の二次代谢研究法
1981年01月 学会出版センタ一
生物学实验法讲座  ⅫF  植物窒素代谢实验法(1955年12月 PDF版)
生物学实验法讲座 ⅫF 植物窒素代谢实验法
1955年12月 株式会社 中山书店
植物的氮素代谢及其调节(1981 PDF版)
植物的氮素代谢及其调节
1981 北京大学生物系
生物学新陈代谢(1953 PDF版)
生物学新陈代谢
1953 现实书局
微生物发酵的代谢与控制(1982 PDF版)
微生物发酵的代谢与控制
1982 轻工业出版社
微生物的氮素代谢(1958 PDF版)
微生物的氮素代谢
1958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的传种接代(1959 PDF版)
植物的传种接代
195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药物代谢动力学(1980 PDF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
1980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固氮的秘密(1981 PDF版)
生物固氮的秘密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讲座  第2卷  代谢生理(1978 PDF版)
植物生理学讲座 第2卷 代谢生理
1978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物固氮(1989 PDF版)
生物固氮
1989 北京:农业出版社
生物固氮(1987 PDF版)
生物固氮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物固氮(1985 PDF版)
生物固氮
198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物质代谢的调节(1979 PDF版)
物质代谢的调节
1979 兰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