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江西 上》求取 ⇩

目录1

第一编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17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九四九——一九五二年)17

第一节 江西全境的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17

一、全境的解放17

二、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19

三、没收官僚买办资本21

四、筹粮筹款,支援前线22

五、城市民主改革23

第二节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24

一、土地改革前的准备工作24

二、土地改革的全面展开26

三、进行土改复查,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27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29

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29

二、统一财政收支和物资调配30

三、恢复发展工商业31

四、稳定市场物价32

第四节 工农群众和广大干部开展大学习33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一九五三——一九五七年)35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35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46

第四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46

二、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50

第三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调整国民经济(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53

第一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3

一、“大跃进”运动53

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56

三、从初步纠“左”到继续跃进57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和发展61

一、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恢复农业生产61

二、搞好工业调整,协调工农业及工业内部关系64

三、稳定市场,疏通商品流通渠道67

四、适应经济建设需要,调整教育、科技工作68

一、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69

第三节 调整任务的完成和经济建设的新成就69

二、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趋于协调70

三、工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经济效益逐步提高71

四、市场供应好转,人民生活改善71

五、在国家困难时期所作的贡献72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江西人民的斗争(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73

第一节 江西“文化大革命”的过程73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江西经济的严重损害78

一、“左”倾错误否定中共在现阶段的经济政策78

二、经济工作的瞎指挥阻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79

三、管理混乱造成经济效益下降81

一、为抵制、纠正“左”倾错误所作的努力83

第三节 江西人民的抵制和斗争83

二、国民经济建设取得某些进展8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和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一九七六——一九八五年)88

第一节 端正思想政治路线,实行工作重点转移88

一、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88

二、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实行工作重点转移90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91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92

一、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92

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恢复和发展94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96

一、工业企业体制的改革99

第三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99

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102

三、其他管理体制的改革104

第四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106

一、经济结构的改善108

二、地方财力大幅度增强109

三、农村产业结构更加适合市场需要109

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110

五、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10

六、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11

第二编 农村经济建设115

第六章 种植业115

第一节 种植业的协调发展116

一、粮食生产的特点与优势119

第二节 持续稳定发展的粮食生产119

二、传统农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120

第三节 大有潜力的经济作物生产123

第七章 养殖业127

第一节 全面发展的养殖业128

一、户养为主的养猪业128

二、大有可为的草食畜禽业128

三、以鱼为主的水产业130

第二节 养殖业的服务体系132

一、改良畜禽品种132

四、异军崛起的家禽业132

二、提高兽疫防治水平134

三、推广应用水产科技成果136

第八章 林业139

第一节 大力造林育林139

第二节 建设国营林业基地142

第三节 加强森林保护144

第四节 发展森林工业148

第五节 林业基础建设150

第九章 水利事业154

第一节 从单一治理向综合开发推进154

一、“上蓄、中滞、下泄”方略的实施156

第二节 实施符合省情的治水方略156

二、工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57

第三节 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58

一、农田灌溉程度的提高158

二、防洪排涝能力的增强160

三、主要河流的开发与控制161

四、综合经营效益的发挥163

五、水土保持初见成效163

第四节 建设配套的水利队伍164

第一节 国营垦殖场169

一、创业和发展169

第十章 国营垦殖场和红壤的开发利用169

二、改革增强活力172

三、农垦企业的技术进步174

第二节 新型城镇——共青城176

一、艰难的创业历程177

二、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181

三、社会主义新型城镇183

第三节 红壤的开发和利用185

一、揭开红壤的奥秘185

二、拉开“向红壤进军”的序幕187

三、在抵制“左”的干扰中艰难前进189

四、红壤开发利用事业的新发展190

第一节 艰苦创建,迅速发展192

第十一章 气象事业192

第二节 服务农业,服务建设195

第三节 预报灾害,卓有成效202

第四节 试验研究,喜结硕果205

第十二章 乡镇企业207

第一节 多业并举的产业结构207

一、资源型产品和传统产品207

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209

第二节 “四轮驱动”的经济形式211

一、巩固发展集体企业211

二、蓬勃兴起的户办、联户办企业213

三、专业村的出现214

第三节 逐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215

一、经营机制开始改善215

二、开展横向经济联合216

三、新一代农村企业家的成长217

第十三章 鄱阳湖的综合治理与开发219

第一节 美丽富饶的鄱阳湖219

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219

二、著名的天然鱼库220

三、优良牧场和珍禽候鸟的越冬地222

四、肥沃的万顷良田224

第二节 以防洪排涝为主的全面治理225

一、治理洪涝灾害225

二、建设防风固沙林228

三、防治血吸虫病229

第三节 鄱阳湖区的综合开发230

一、建设农产品的商品基地230

二、发展与农业相适应的工业231

三、发挥鄱阳湖航运优势232

四、确立鄱阳湖经济区233

第十四章 革命老根据地的建设234

第一节 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234

第二节 重建家园,恢复和发展生产236

第三节 开创老区建设的新局面239

第一节 协调发展的煤炭工业247

第十五章 能源工业247

第三编 工业交通建设247

一、立足省内合理开发煤炭248

二、协调比例实行集约经营249

三、以煤为主发展多种经营251

一、水电资源的开发252

第二节 水火电并举的电力工业253

二、大型骨干火电站的崛起256

三、统一电网的形成257

第三节 从零起步的小水电建设259

一、由点到面发展小水电259

二、多层次、多渠道办电261

三、不断拓宽小水电的服务范围263

第十六章 交通邮电业265

第一节 铁路运输265

一、路网的强化和南伸266

二、车站规模的扩大和沿线经济的繁荣268

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270

第二节 公路运输271

一、先求普及、逐步改善的公路建设272

二、遍及城乡、联运省际的汽车运输274

三、多层次、多渠道的汽车运输市场277

第三节 内河水运278

一、疏浚、整治、渠化并重的航道建设278

二、从干支结合到江河直达279

三、开始起步的远洋运输281

四、开放型水运结构的形成281

第四节 民用航空282

一、日臻完善的机场设施283

一、日益增多的运输航线航班283

三、日益发展的通用航空284

四、日趋提高的服务质量284

第五节 邮电通信285

一、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通信能力285

二、从项目单一到多项经营的通信业务287

第一节 铜基地289

第十七章 冶金工业289

一、坎坷曲折的铜业开发290

二、气势磅礴的现代化采矿292

三、具有国际水平的贵溪冶炼厂294

四、综合利用和诱人前景297

第二节 钨、铀基地298

一、举世闻名的钨基地298

二、新兴的铀矿冶工业305

第三节 钢铁工业309

一、起步与发展309

二、在改革开放中阔步前进311

三、赣中钢铁基地逐步崛起312

第四节 地方有色金属工业314

第十八章 机械、国防与电子工业316

第一节 机械工业316

一、机械工业基础的形成和发展317

二、调整生产结构,扩展服务领域321

三、加速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323

第二节 国防工业327

一、军事工业的创建328

二、开拓以民养军新领域331

第三节 电子工业338

一、集中布点,全面规划339

二、引进技术,出口创汇341

第一节 城镇建设344

第十九章 城镇建设、建材与建筑业344

一、按规划建设城市345

二、城市环境的建设348

第二节 建材工业352

一、从无到有,迅速发展352

二、不断提高的小型企业357

第三节 建筑业361

一、建筑队伍蓬勃发展,素质不断提高361

二、机械化施工初具规模,施工技术成龙配套363

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迈出步伐366

第一节 轻工业367

第二十章 轻纺工业367

一、复兴与发展368

二、大力推进技术进步375

第二节 纺织工业379

一、主要行业的形成与发展379

二、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385

第二十一章 化学、医药工业389

第一节 石油化学工业389

一、起步与发展390

二、资源优势的发挥391

三、依靠科技进步393

一、从零起步,逐步发展395

第二节 医药工业395

二、四大拳头产品系列的形成397

第三节 中药事业的振兴400

第四节 南国药都樟树402

一、樟树中药业的发展与振兴402

二、精湛独特的中药材炮制技艺407

第二十二章 地质勘探411

第一节 地质队伍建设411

第二节 矿产普查勘探413

第三节 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察419

第四节 地质科学与勘察技术的发展4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建立与发展425

一、国营、合作社商业的初创与公私经济关系的调整425

第二十三章 商业425

第四编 财贸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425

二、改造资本主义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商业体系428

三、商业体制的改革与调整430

第二节 在改革中开拓振兴的商业432

一、调整商业结构,形成多渠道流通格局432

二、改革商品购销形式433

三、改革国营商业管理体制434

四、供销社开展“官办”改“民办”的改革435

五、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促进市场商品流通435

一、发挥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的国营商业438

第三节 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主渠道作用438

二、为农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的供销合作社商业440

第四节 粮食商业的发展与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441

一、社会主义粮食商业的创建441

二、实行粮食的统购政策442

三、合理安排统销,保障社会供给444

四、从大局出发,积极组织粮食调运445

五、改革粮政管理,发挥江西粮食优势446

第二十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448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448

二、推行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出口代理制451

一、外贸出口由调拨为主逐步改为自营出口为主451

第二节 改革外贸体制,开拓国际市场451

三、采取多种灵活贸易做法,努力开拓国际市场452

四、调整商品结构,促进名、优产品出口452

五、扶持出口商品生产发展,建设出口商品基地454

六、适时组织进口物资,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455

第三节 积极开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455

一、利用外资稳步发展455

二、引进技术注重经济效益457

三、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承包工程458

第四节 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促进外贸发展459

第一节 物资计划管理体制的建立与改革461

一、物资计划管理体制与专业供应机构的建立461

第二十五章 物资流通业461

二、改革物资管理体制,发展生产资料市场462

第二节 保障物资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65

一、物资供应的概况465

二、支农物资的供应465

三、工业生产重要物资的供应466

四、对基本建设物资的供应467

第三节 改进经营,增加物资来源,提高经济效益468

一、减少流通中转环节468

二、按照经济区域供货468

四、发展废钢铁的回收469

三、组织物资协作469

五、增强物资企业活力470

第二十六章 财政4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建立与发展471

一、争取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471

二、由供给财政向建设财政转变472

三、财政在曲折中前进474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财政持续发展475

第二节 开辟财源,增强地方财力476

一、工商税收不断增长476

二、农业税收入基本稳定477

三、企业收入起伏很大478

五、预算外资金规模逐步扩大479

四、推销公债和国库券,为国家筹集建设资金479

第三节 从财力分配上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480

一、大力支持地方工业的发展480

二、积极支援农业和老区建设481

三、支持和促进社会文教科学等事业的发展483

第四节 改革财政管理体制,适应四化建设需要485

一、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由“统收统支”向分级理财转变485

二、扩大企业财权,增强企业活力486

三、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487

四、改革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487

六、加强监察审计,维护财政纪律488

五、改革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无偿与有偿使用并存488

第五节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490

第二十七章 金融492

第一节 金融业的创建与发展492

一、接管官僚资本金融机构,改造私营行庄,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事业492

二、积极开展金融业务,促进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494

三、开创金融工作的新局面496

第二节 开展各项金融业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96

一、积极筹集社会资金496

二、开展农村信贷工作,支持农业生产发展498

三、支持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499

四、开展对外金融业务,支持进出口贸易501

五、拓展投资金融业务,促进建设事业发展502

一、加强和改善金融管理503

第三节 坚持改革开放,开拓金融工作新局面503

二、扩大金融业务范围504

三、改革外汇管理505

第四节 建立经济补偿制度,发展保险事业506

第二十八章 物价509

第一节 逐步形成的计划价格体系和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50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物价波动与稳定物价的措施509

二、计划价格体系的形成与调整510

三、“大跃进”时期物价的波动与调整时期高价政策的实行512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物价的全面冻结512

一、价格体系的改革514

第二节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物价工作514

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516

第二十九章 社会保障518

第一节 优抚对象的特殊保障518

一、对革命老根据地优抚对象的抚慰和追恤519

二、农村群众性的优待保障520

三、国家抚恤保障521

第二节 救灾与社会救济523

一、卓有成效的救灾济民工作523

二、城市社会救济工作的开展524

三、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发展和制度改革525

四、扶贫与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的产生526

第三节 社会福利工作527

一、社会福利院的整顿与提高527

二、敬老院的兴起和普及528

三、福利企业在起伏中发展529

第三十章 劳动管理531

第一节 劳动力的管理与安置就业531

第二节 职工工资和保险福利537

第三节 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监察541

第三十一章 旅游胜地与旅游事业546

第一节 旅游胜地的复苏与旅游活动的初步开展546

一、旅游胜地的恢复和建设546

二、国内外旅游活动逐步展开549

三、旅游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建立550

第二节 旅游胜地的全面开发和建设550

一、普查旅游资源,制定开发规划550

二、完善著名风景名胜区,开发特色旅游资源551

三、初步形成四个有特色的旅游(游览)区554

第三节 旅游业的全面兴起555

一、旅游服务设施相应配套555

二、旅游管理和服务逐步改善556

三、宣传和外联组团迈开步子,旅游线路不断更新557

四、游客接待量扩大,旅游收益逐年增加558

人名索引559

英文目录564

《当代中国的江西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北京市: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广西 (上册)(1992年10月第1版 PDF版)
当代中国的广西 (上册)
1992年10月第1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上( PDF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上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上(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上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上(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上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上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上(1992 PDF版)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上
1992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四川下(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四川下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云南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云南 上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贵州  上(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贵州 上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上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1991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