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江西 下》求取 ⇩

目录3

第五编 精神文明建设3

第三十二章 教育事业3

第一节基础教育4

一、普及初等教育5

二、端正办学思想,进行教育改革7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9

一、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0

二、农、职业中学11

三、中等专业学校13

四、技工学校14

第三节 高等教育15

一、调整院系和内部结构15

二、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17

三、管理制度的改革19

第四节 成人教育20

一、农村扫盲和农民业余教育21

二、职工教育23

第三十三章 科技事业26

第一节 科技机构的建设与队伍的成长26

第二节 科技普及与科学研究30

一、科技普及30

二、科学研究33

三、学术交流与科技咨询34

第三节 为经济建设服务36

一、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36

二、促进工业生产39

三、优化生态环境41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教育43

与研究43

第三十四章 社会科学事业43

第二节 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与学术成果48

第三节 学术机构和队伍建设53

第三十五章 文化、艺术事业56

第一节 文学艺术创作56

第二节 戏剧61

第三节 群众文化65

第四节 文物博物图书69

第五节 档案事业74

第三十六章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77

第一节 报业77

第二节 广播电视82

第三节 出版事业91

第三十七章 卫生、计划生育事业98

第一节 卫生组织机构的建设98

第二节 积极开展疾病防治101

第三节 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109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113

第三十八章 体育事业119

第一节 人民体育的新时代119

第二节 群众体育123

第三节 竞技体育129

第六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37

第三十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137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建立和发展137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37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巩固和曲折发展139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受挫和恢复14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完善143

一、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自身建设144

二、选举和人事任免工作145

三、监督工作146

第三节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149

一、加强经济立法150

二、增强地方法规的可行性150

三、建立稳定的地方立法程序151

第四十章 政法工作153

第一节 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153

第二节 公安工作157

一、镇压反革命,巩固人民政权157

二、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160

第三节 检察工作163

一、打击反革命和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163

二、打击经济犯罪活动164

三、充分发挥监所检察职能,促进劳改、劳教人员的165

改造165

四、认真做好法纪检察工作166

第四节 审判工作167

一、积极开展刑事审判167

二、积极开展民事审判170

三、积极开展经济审判171

第五节 司法行政工作172

一、积极开展法制宣传172

二、正确贯彻执行劳改劳教政策174

三、积极建立和发展公证、律师制度175

四、建立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177

第四十一章 统一战线178

第一节 发展统一战线,肩负历史任务178

第二节 发扬协商传统,密切多党合作183

第三节 开发智力资源,致力祖国建设189

第四节 扩展多方联络,促进祖国统一192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英雄名城199

第四十二章 奋起前进的省会城市——南昌199

第七编 市地经济建设199

第二节 辐射全省的支柱工业203

一、建设配套的纺织工业203

二、发展奠定工业基础的机械工业205

三、振兴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业207

四、发展新兴的电子工业209

第三节 服务城市的郊区农村211

一、种养结合,保障需求211

二、兴工办厂,填空补缺213

三、建店经商,活跃市场214

第四节 渐趋合理的市政布局216

一、建设以八一大道为主轴的交通网络216

二、建设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功能分区218

三、建设以现代文明为目标的优美环境222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陶瓷产地226

第四十三章 蜚声世界的中华瓷都——景德镇226

第二节 陶瓷工业的迅速发展229

一、传统的私营小作坊发展为国营大企业229

二、单一日用瓷生产向多品种多门类发展233

三、逐步建成现代完整的瓷业基地238

第三节 陶瓷工业的技术改造241

一、攻克以煤代柴的难关241

二、积极推进窑炉隧道化242

三、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243

第四节 景德镇瓷器的出口远销246

一、实行外贸专营,扩大出口业务246

二、提高产品档次,开拓外销市场248

三、改进经营方式,增加瓷器出口249

第四十四章 蓬勃发展的江南煤城——萍乡252

第一节 近代史上的江南煤城252

一、迅速恢复、建设,煤炭工业呈现生机254

第二节 煤炭工业的振兴之路254

二、两度突起与两度调整,煤炭工业起伏缓进256

三、注重挖潜和经营,煤炭工业稳步发展258

第三节 调整结构与优化城乡经济260

一、煤炭的综合利用和二次能源建设261

二、利用煤炭优势发展冶金和建材工业262

三、起步于煤矿机械修造的机械电子工业264

四、始于为矿山服务的轻纺工业266

五、依靠煤炭资源而兴起的乡镇工业266

六、孕育于煤炭工业的城乡经济一体化268

第四十五章 襟江带湖的港口城市——九江270

第一节 从商品集散港到现代贸易旅游港271

一、百年老港的复苏271

二、商品集散港的发展272

三、水陆联运换装港的形成273

四、建设现代贸易旅游港275

第二节 交通便捷的赣北门户278

一、九江港是江西经济外引内联的交合点278

二、众多的江河湖泊构成密集的水运网280

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281

四、九江至南昌的主要通道——南浔铁路282

第三节 港城一体化的建设284

一、利用港区优势,发展沿江工业带284

二、港城协调的城市建设287

第四十六章 迅速崛起的新型钢城——新余291

第一节 钢城在赣中崛起291

一、古老冶铁业开始新的起步291

二、挖潜改造,走钢铁并举之路293

三、深化改革,钢铁工业迈出新步伐294

一、以保障钢铁工业生产需要为首任的煤炭工业296

第二节 以钢铁为依托的地方工业296

二、以服务钢铁工业为重点的电力工业297

三、由钢铁工业引发而兴的化学工业299

四、因钢铁工业而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300

第三节 日新月异的钢城新貌301

一、仰天岗下的新城301

二、卫星城镇的初步形成304

第四十七章 新兴的华东交通重镇——鹰潭306

第一节 江南重要铁路枢纽之一307

一、鹰厦铁路的建成与鹰潭交通枢纽建设的开始307

二、闽、浙、赣三省交通咽喉的开通308

三、鹰潭铁路枢纽工程的兴建309

第二节 公路运输和内河航运的发展312

一、公路网络上的交汇点312

二、沟通长江的内河运输313

一、运输便利的物资集散中心315

第三节 赣东北物资集散和商品贸易基地315

二、辐射面广的商品贸易基地316

第四十八章 沟通粤闽的重要门户——赣州321

第一节 与粤闽经济交往的发展322

一、活跃的传统边际贸易322

二、割而不断的经济联系324

三、向纵深发展的经济交往326

第二节 不断拓展的资源开发329

一、从传统特产的开发到多种农产品基地的崛起329

二、从少量初级工业产品出口到多种地方工业品的输出332

第三节 具有门户特色的交通建设335

一、面貌日新的水上运输335

二、日益发达的公路网络337

三、发展中的民航事业339

第一节 稳步发展粮食生产340

一、改善生产条件340

第四十九章 粮丰物茂的锦秀山川——宜春340

二、推广科学技术342

三、建立服务体系343

第二节 多种经营小基地的兴起344

一、多种经营的发展344

二、颇具规模的小基地347

第三节 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349

一、乡镇企业的逐步形成349

二、乡镇企业中的四个支柱产业350

第四节 活跃的农村流通领域353

一、传统庙会的新生353

二、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354

三、农民购销队伍的兴起355

第五十章 依山傍湖的富饶之郡——上饶357

一、从旱涝灾害频仍到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358

第一节 山田水的综合治理358

二、从“向山要粮,向湖要粮”到“吃山养山,吃湖养359

湖”359

三、从山田水的分而治之到综合治理361

第二节 山田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63

一、山林的多层次开发和茶叶生产的勃兴363

二、水利网的形成和种植业的发展365

三、水面的初步开发和水产业的发展366

四、保护利用草山、草坡、草洲,发展草食动物饲养业367

第三节 山田水的生产向新领域和深度发展368

一、综合利用山田水资源368

二、开拓山田水产品的内外市场369

三、逐步实现山田水之间的良性循环371

第五十一章 赣江中游的吉泰盆地——吉安374

第一节 因地制宜建设吉泰盆地375

一、立足盆地特点,兴修水电工程375

二、利用盆地优势,发展多种经营376

三、发展林果牧业,形成系列生产379

第二节 运用科技开发吉泰盆地382

一、对吉泰盆地进行科学考察382

二、开展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研究383

三、开发荒山草坡,发展立体农业385

第三节 井冈山旧貌变新颜387

一、发掘山区资源,改变农村面貌387

二、办电修路建厂,发展山区工业389

三、开发风景名胜,井冈新添光彩390

第五十二章 赣东农副产品加工区——抚州393

第一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基础的发展394

一、促进粮食生产394

二、发展多种经营395

三、推进加工改造397

一、以传统产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业基地399

第二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的建设399

二、向深度发展的蔗糖加工业基地401

三、特色鲜明的蜜桔加工业基地403

四、迅速发展的纺织业基地403

第三节 开拓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新领域405

一、开发红壤,拓宽农副产品加工业原材料基地405

二、推动技术进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新途径406

三、实行对外开放,拓宽农副加工产品的销售市场408

结束语410

后记425

附录一 江西省大事年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五年)427

附录二 综合统计表、统计图478

附录三 江西省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单(一九四九年至488

一九八五年)488

彩色插图目录510

人名索引520

1991《当代中国的江西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傅雨田主编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上(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上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西  上(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西 上
北京市: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上(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上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山东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山东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下(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下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陕西 上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甘肃  下(1992 PDF版)
当代中国的甘肃 下
1992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上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1991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