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湖南 下》求取 ⇩

前言页1

第三编文化建设4

第二十四章 教育事业4

第一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况5

一、曲折发展过程5

二、教育事业的成就7

第二节 基础教育9

一、重点普及小学教育9

二、依靠群众办学12

三、提高教育质量14

第三节 高等教育16

一、调整和发展16

二、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18

一、扫除文盲和建立农民教育体系21

第四节 成人教育21

二、职工教育和干部教育23

三、电视、广播教育和自学考试25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27

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27

二、职业中学29

三、中等师范教育31

四、高等师范教育33

第二十五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36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36

一、科学事业的发展36

二、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40

第四十三章邵阳市44

第二节 旅游事业迅速兴起47

三、改革科技体制.迎接新的挑战51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56

一、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57

二、新时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60

第二十六章文化艺术66

第一节 群众文化事业66

一、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66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发展69

第二节 文学艺术71

一、文学创作71

二、戏剧创作和演出74

第三节 文物、博物、档案78

一、文物保护工作和博物馆的建设78

二、文物考古发掘79

三、档案事业80

一、报纸事业的发展和调整85

第一节报纸85

第二十七章 新闻出版85

二、十年动乱给报纸事业带来的大破坏87

三、新局面的开拓89

第二节 广播电视92

一、广播事业建设92

二、电视事业的兴起和发展94

三、广播电视宣传95

第一节 出版100

一、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01

二、走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102

第二十八章卫生事业109

第一节 除害灭病和防疫工作110

一、爱国卫生运动与专业防疫110

二、传染病、地方病的控制和消灭113

第二节 多层次多类型医疗网点的形成116

第三节 中医事业的继承、发展和中西医结合119

一、中医事业的继承、发展与专科建设119

二、中西医结合122

第四节 医学教育科研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123

一、医学教育的发展123

二、医学科研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125

二、药品监督130

一、新法接生和围产保健130

二、妇女病的防治和劳动保护130

第五节 妇幼卫生工作130

三、儿童保健132

第六节 药品器械的产销和监督133

一、药品器械的生产销售133

第十九章体育137

第一节 群众体育138

一、学校体育139

三、职工体育141

二、业余训练141

四、农村体育142

五、老年人体育143

六、伤残人体育144

第二节 竞技体育144

一、湖南竞技体育的发展144

二、湖南竞技体育的几个优势项目146

第三十章人口和计划生育152

第一节 人口152

一、湖南人口状况和特征152

二、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影响153

第二节 计划生育155

一、计划生育事业的曲折发展155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157

三、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158

第三十一章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66

第四编政治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166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6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17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77

第三十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85

第一节 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185

一、人民政府的建立和发展185

二、行政区划的变迁187

三、机构设置的演变190

四、管理职能的转变194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府196

一、乡、镇人民政府196

二、群众自治组织199

第三十三章司法201

第一节 公安保卫201

一、惩治反革命破坏活动201

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205

三、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207

一、刑事检察213

二、经济检察214

三、法纪检察216

第二节 检察监督217

四、监所检察217

一、刑事审判219

第三节 审判工作219

二、民事审判222

三、经济审判223

第四节 劳改劳教224

一、劳动改造225

二、劳动教养228

第五节 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230

一、普及法律常识231

二、公证、律师制度232

三、人民调解236

第三十四章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238

第一节 湖南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38

一、湖南省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238

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241

三、政协其他活动245

第二节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246

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246

二、工商业联合会252

一、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256

二、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258

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259

四、动员职工完成经济建设任务260

第四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263

一、共青团、其他青少年组织的建立和发展263

二、团员、青年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的先锋作用265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269

一、组织妇女参加经济建设271

二、教育妇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273

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277

四、推进儿童保教事业279

第三十五章民族事务、宗教事务和侨务工作281

第一节 民族事务281

一、少数民族事业的兴盛和挫折283

二、少数民族事业的新发展286

第二节 宗教事务290

一、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侨务工作的兴衰297

第三节 侨务工作297

二、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恢复和发展300

第三十六章思想建设304

第一节 思想建设的曲折发展304

一、反封建的阶级教育304

三、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学习308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309

五、深刻的历史教训311

一、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313

第二节 新时期的思想建设313

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314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大讨论316

四、共产党员的教育和管理317

五、协商对话活动318

第三十七章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救济320

第一节 优抚安置320

一、群众优待320

二、国家抚恤322

三、孤老优抚对象的供养325

四、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325

一、孤幼病残人员的收容教养327

第二节 社会福利事业327

二、社会福利生产329

三、盲聋哑残人的就业和培训330

四、流浪人员的收容遣送332

第三节 社会救济工作333

一、贫困救济333

二、灾荒救济336

三、扶贫扶优340

第三十八章长沙市348

第五编地区建设348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349

一、悠久灿烂的文化349

二、光荣的革命传统351

第二节 重要工业基地353

一、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地方国营工业354

二、凭借经济、智力优势,发展城乡集体企业355

三、从本地实际出发,发展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357

一、辐射省内外的工业品批发市场359

第三节 全省贸易中心359

二、活跃的农副产品集散地360

三、繁荣的消费品零售市场362

四、发展中的生产资料市场、科技市场和金融市场364

第四节湖南教育事业的摇篮365

第三十九章 株洲市369

第一节 新兴的重工业基地370

一、国家重点大厂的勃起370

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371

三、应用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373

四、技术改造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376

第二节 城市设施和其他事业的不断发展377

一、交通设施的新建与扩建377

二、治水、供水、排水系统的形成379

三、文教卫生事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建设381

第三节 城市中心作用的初步发挥384

一、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384

二、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城乡经济联合385

三、向农村传播先进适用技术386

四、努力扩大城乡工业品出口387

第四十章湘潭市389

第一节 革命纪念地韶山389

一、举世瞩目的韶山冲389

二、革命纪念地的建设390

三、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392

第二节 城市建设独具特色393

一、一城多点的总体规划393

二、市政建设的不断完善395

三、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398

第三节 主体工业配套发展399

一、机电工业向企业群体发展400

二、冶金建材工业向深加工发展402

三、纺织工业向多门类发展404

第四十一章衡阳市406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地方工业407

一、确立布局,奠定基础408

二、着眼农业,积极调整410

三、整顿改革,提高效益412

一、由恢复到发展414

第二节 粮、猪、鱼和茶油的主要产区414

二、由低产到高产415

三、由单一化经营到综合发展418

第三节 湘南的商业中心420

一、着眼湘南,组织商品流通420

二、排除干扰,搞好市场供应422

三、开放搞活,发挥湘南商业中心作用422

第四十二章岳阳市425

第一节 城陵矶港的建设426

一、历史上的城陵矶港427

二、城陵矶港口建设428

第二节 石油化工和轻纺工业的发展430

一、迅速崛起的石油化工工业431

二、初具规模的轻纺工业434

三、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436

第三节 旅游事业的兴起438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438

二、旅游事业的建设442

第一节现代工业的兴起444

一、地方工业的发展445

二、骨干企业的兴建447

三、在调整改革中前进448

第二节 绿色宝库的建设452

一、富饶的森林资源452

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454

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455

第三节 草山资源的开发458

一、南山牧场艰苦创业458

二、科学技术的应用460

三、南山牧场经验的推广462

第四十四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64

第一节 交通运输大为改观466

一、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466

二、交通建设的基本经验469

一、风景奇绝的武陵源471

二、旅游事业的初步发展473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474

一、以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文学创作474

二、以发展民族音乐舞蹈为重点的艺术476

三、以组织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文化工作480

第四十五章常德地区482

第一节 粮棉油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483

一、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逐步改善生产条件484

二、推行科学种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487

三、改革经济体制,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489

第二节 以食品、纺织为支柱的轻型工业491

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发展食品、轻纺工业放在首位492

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途径地发展食品、轻纺工业494

三、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企业群体495

一、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497

第三节 新兴的旅游事业497

二、旅游事业的兴起498

第一节初具规模的基地农业501

第四十六章 益阳地区501

一、基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501

二、基地农业的特点505

第二节 就地取材的加工工业508

一、以麻棉为主要原料的纺织业509

二、以芦苇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业510

三、以楠竹为主要原料的竹器业511

第三节 稳步发展的基础教育512

一、调整中小学比例,为普及初等教育创造条件513

二、实行分级办学,率先普及初等教育515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516

四、发展职业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前进518

二、生产的曲折发展520

第四十七章娄底地区521

第一节 世界锑都——锡矿山521

一、矿山的迅速恢复521

三、在改革中振兴527

第二节 湖南的煤炭重要产地529

一、丰富的煤炭资源529

二、多层次的开发530

三、多方面的发展532

第四十八章怀化地区536

第一节 林业的发展538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对国家的贡献538

二、规模巨大的造林育林活动539

三、林业的管理542

四、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544

第二节 小水电的开发546

一、积极建设小水电站546

二、小水电站建设的基本经验548

第三节 交通运输网的建设552

一、建设山区公路552

二、整治沅水航道554

三、参加和支援修建湘黔、枝柳铁路556

第四十九章郴州地区559

第一节 有色金属矿的开发560

一、高度富集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560

二、老矿的改造560

三、新矿区的开发563

四、地方小有色矿山的崛起565

第二节 能源工业的发展566

一、煤炭工业566

二、电力工业570

第三节 林业基地的建设573

一、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574

二、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576

三、林业基地的改革和开发578

第五十章零陵地区581

第一节 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582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583

二、深入改革,实行承包责任制587

三、推广科学技术588

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589

第二节 国营林场的建设591

一、国营林场的建立592

二、国营林场生产的发展594

三、国营林场改革的探索597

结束语600

附录一湖南省大事记609

附录二 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治协商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名单664

彩色插图目录680

人名索引687

英文目录695

第一节 工会754

二、反帝的爱国主义教育807

1990《当代中国的湖南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辑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山西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山西 下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册)(1991年09月第1版 PDF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册)
1991年09月第1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上( PDF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上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河南  目录(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河南 目录
1988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山东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山东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下(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下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甘肃  下(1992 PDF版)
当代中国的甘肃 下
1992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云南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云南 上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贵州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贵州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青海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青海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