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求取 ⇩

目录3

第五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第二十四章 多渠道培育人才的教育事业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5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创立5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7

三、教育事业在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8

四、教育事业在调整改革中健康发展10

第二节 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质14

一、全面规划,分类指导16

二、保证教育质量,合理调整发展速度17

三、依靠群众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17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加强基础教育18

五、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队伍管理19

六、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21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22

一、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大力培养中初级技术力量22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职业教育23

三、改革中专教育体制24

四、加强师资专业培训25

第四节 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6

一、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加快培养人才27

二、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层次结构29

三、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30

教育质量30

四、改革管理体制,增强高等学校活力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34

一、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创建34

第二十五章 面向经济建设的科学事业34

二、曲折发展的科学事业36

三、科学事业的新发展38

第二节 重视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41

一、组织协作攻关,解决经济建设中的技术关键41

二、加强技术引进,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47

三、重视经济效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48

四、加强医药、环保学科研究48

第三节 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社会科学研究49

一、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组织社会科学研究49

二、以浙江历史发展为内容,开展有地方特色学科的研究53

三、发挥人文科学人才的特长,发扬光大历史文化遗产56

第四节 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学术活动60

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60

二、围绕建设和改革,开展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活动64

第五节 改革科技体制66

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开拓技术市场66

二、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部门联合,开展软科学研究68

三、放活对科技人员的政策69

第二十六章 百花争艳的文化艺术71

一、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艺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73

二、坎坷发展,曲折前进74

三、深刻的变化,丰硕的成果75

四、遵循艺术规律,繁荣百花园地77

第二节 百花齐放的戏剧艺术80

一、抢救遗产,挖掘传统,戏剧园地百花竞艳80

二、深入生活,努力创作,戏剧舞台展现时代风貌81

三、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传统艺术闪耀新的光彩82

四、探索改革,创办戏剧节,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85

一、文物考古的勃兴与河姆渡遗址的发掘86

第三节 焕发异彩的文物、博物、图书事业86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事业已具雏形90

三、天一阁、文澜阁及现代图书馆的发展91

第四节 欣欣向荣的文艺创作92

一、辛勤耕耘的文学创作92

二、生机盎然的书画摄影94

三、绚丽多姿的音乐舞蹈98

第五节 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99

一、从“小文化”逐步向“大文化”拓展99

二、民间艺术的继承发扬与新颖文艺活动的开展102

三、倍受社会关注的少儿文艺103

第二十七章 跟着时代前进的新闻105

广播电视出版事业105

第一节 党报与专业报并驾齐驱的新闻事业105

一、新闻事业发展概述105

二、党报的新闻改革107

三、多种类型专业报的蓬勃发展113

第二节 传递快速、视听相济的广播电视事业115

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述115

二、强化和改革广播电视新闻118

三、办好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节目122

四、开拓视听艺术领域123

第三节 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出版事业126

一、出版事业发展概述126

二、在改革中繁荣出版事业129

三、疏浚图书流通渠道136

第二十八章 努力攀登高峰的体育事业139

第一节 艰苦创业,走向胜利140

二、抓好学校体育,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145

一、群众体育群众办145

第二节 面向群众,发展体育145

三、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146

四、普及体育科学知识,促进体育社会化147

五、正确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148

六、寓教于体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148

第三节 科学训练,提高水平150

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50

二、建立和完善训练网络151

三、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途径和方法152

第二十九章 前进中的人民卫生事业157

第一节 城乡卫生保健网的建设158

一、卫生保健网的初步形成158

二、卫生事业进程中的动荡与波折160

三、卫生保健事业的新发展161

第二节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大力开展疾病防治163

一、成效显著的传染病防治工作163

二、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送瘟神”165

三、不断前进的妇幼保健事业166

四、持续发展的爱国卫生运动167

五、不断深化的医学科学研究168

第三节 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171

一、丰厚的祖国医药学遗产171

二、医药学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173

三、中医事业的发展174

第四节 正在改革中的卫生事业176

一、广开办医门路176

二、改革卫生教育177

三、重视卫生管理的法制建设178

四、开展对外医学合作与交流179

一、马寅初的浙江人口调查和在城市倡导避孕节育181

第三十章 富有成效的计划生育工作181

第一节 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形成181

二、计划生育从城市推向农村183

三、全面推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84

四、开创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185

第二节 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188

一、坚持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一起抓189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生育政策190

三、因人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技术服务190

一、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192

第三节 人口发展的趋势和对策192

二、人口控制的对策193

第六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97

第三十一章 日益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过程197

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初步建立197

二、以“人治”代替“法治”,严重损害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01

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阶段203

一、人民代表大会逐步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20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205

二、设立人大常务委员会209

三、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14

第三节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217

一、加强经济立法,推进改革开放217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制订地方性法规219

三、建立严格的地方立法程序220

第四节 保护人民,打击刑事犯罪活动221

一、改革和健全司法制度221

二、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222

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224

顺利进行224

四、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225

第三十二章 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228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228

一、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形成228

二、“左”倾错误对统一战线的严重摧残230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欣欣向荣231

第二节 统一战线空前广泛233

一、完善政协组织,发挥政协职能233

二、实行多党合作,共商国家大事235

三、发挥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236

第三节 同心同德振兴中华237

一、发展对外联络,加快祖国建设237

二、发挥智力优势,培养建设人才240

三、开展咨询活动,促进经济建设发展242

第四节 海峡两岸共盼统一244

一、特殊的历史地位赋予的神圣使命244

二、认真落实台属政策,为祖国统一创造条件244

三、密切两岸同胞联系,增强相互了解和信任245

第一节 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249

第七编 市地建设249

第三十三章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杭州249

第二节 城市建设的历程254

一、把消费城市改造成为生产城市254

二、建设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257

三、城市建设在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259

四、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的建设260

第三节 建设以杭州为中心的旅游网262

二、园林风景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263

一、西湖的疏浚和环湖的整治263

三、增添旅游设施,提供优质服务265

四、以杭州为中心的旅游网正在形成267

第四节 改造旧城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267

一、规模宏伟、造福子孙的中东河全面治理268

二、拓展城市道路,改善内外交通268

三、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扩大服务功能270

四、加快旧城改造,综合治理环境271

一、大力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工业产品272

第五节 发展经济,建设杭州272

二、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组织“八鲜”产品进城275

三、实行对外开放,广泛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活动276

四、搞活商品流通,招徕南北顾客277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发展科技文教事业278

六、广开劳动就业门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280

第三十四章 迅速发展的港口工业城市宁波281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贸易港口281

第二节 从内河港、河口港到海港的建设285

一、以建设内河港为主,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285

二、以“四大工程”为重点兴建河口港288

三、海港的开发利用和经济迅速发展290

第三节 港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前景294

一、加快港口和交通集疏运网络的建设295

二、依托港口发展城市经济297

三、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299

四、外引内联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300

第三十五章 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温州302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和手工业之乡302

第二节 家庭工商业的兴起307

第三节 农村商品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310

一、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310

二、以供销员为骨干、专业市场作纽带的市场调节313

运行机制313

三、以农村集镇为依托的新型产销基地314

四、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316

第四节 加强商品经济的引导和管理319

一、加强质量、税收管理320

二、引导家庭工业走向联合321

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322

第三十六章 轻纺工业蓬勃发展的嘉兴326

第一节 历史上的“百工技艺”和“农—工—商”经济结构326

第二节 轻纺工业的崛起和“工—农—商”格局的形成330

第三节 充分发挥轻纺工业的优势,走“贸—工—农”339

发展的路子339

一、出口创汇骨干企业的建设339

二、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341

三、对外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342

第一节 蚕桑丝绸生产的悠久历史344

第三十七章 丝城蚕乡湖州344

第二节 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49

一、重视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350

二、依靠科学,为蚕桑生产开拓新路352

三、推行桑园承包责任制,增强蚕桑生产的活力354

第三节 丝绸工业的发展历程356

一、丝绸与蚕桑相互依存、协调发展357

二、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兼重并茂358

三、提高丝绸加工深度,促进增产增值360

第一节 重放光彩的历史文化名城366

一、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城366

第三十八章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绍兴366

二、悠久的商品经济发展历史367

三、古城面貌焕然一新369

第二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路子372

一、实现“三个转变”,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374

二、扬长避短,发展重点产业377

三、开发人才资源,大胆起用能人378

四、建立供销网络,积极开拓市场380

五、改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383

一、工农业互相促进,比翼齐飞3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385

二、农村集镇日益兴旺387

三、一代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389

第三十九章 开发黄土丘陵成效卓著的金衢盆地392

第一节 “黄色沙漠”变为“绿色宝地”392

第二节 以治水、治土为中心,全面治理黄土丘陵397

一、兴修水利,抗涝防旱397

二、“以磷增氮”,改良土壤399

三、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403

四、推广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404

一、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406

第三节 搞好综合利用,发展商品经济406

二、发展农村工业,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407

三、发展商品经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410

第四十章 山林资源综合开发的丽水413

第一节 丰富的山林资源413

第二节 林业建设的历程417

一、采育结合,封管造并举,建设森林资源419

永续利用的基础419

林业经济效益424

二、依靠技术进步,开展林业综合利用,提高424

三、改革林业体制,增强林业经济活力426

第三节 全面振兴山区经济429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经济优势430

二、加强交通建设,为开放、搞活创造条件432

三、扩大横向联合,发展开放型经济433

第四十一章 果香鱼肥的台州436

第一节 水果水产及其加工业优势的形成436

第二节 以柑桔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的发展441

一、柑桔种植上山坡下海涂442

二、推广“矮、密、早、丰”柑桔新品种444

三、水果生产的多样化和基地化445

第三节 以海水养殖为主的水产业的振兴446

一、渔业生产从单纯捕捞转向捕养并举447

二、养殖品种向优质多样发展449

三、海洋捕捞业实行多种兼作450

第四节 以水果、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崛起451

一、水果加工和综合利用逐步深化452

二、水产品保鲜加工业的发展453

三、“两水一加”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455

第四十二章 海洋渔业基地舟山459

第一节 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海洋渔业459

第二节 大力进行渔业的技术改造461

一、渔船及渔具的更新和技术改造461

二、围绕渔港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466

三、水产品保鲜工艺的改进466

第三节 调整渔业生产方针,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拓展467

一、从重捕轻养到养捕结合467

二、从单纯近海捕捞到近海和远洋捕捞结合469

三、从单一生产到综合经营470

第四节 改革渔业体制,促进渔业生产471

一、渔业所有制形式的完善与发展471

二、渔业经营形式的完善与发展472

三、水产品购销、流通形式的完善与发展473

第五节 建设繁荣文明的海岛474

一、发挥港口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475

二、利用区域优势,发展地方工业475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积聚后续力量476

六、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培养造就人才477

五、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477

四、开发风光资源,重振旅游胜地477

回顾与展望479

附录一 浙江省大事年表(一九四九——498

一九八五年)498

附录二 综合统计表547

附录三 浙江省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单563

(一九四九——一九八五年)563

彩色插图目录578

人名索引587

英文目录595

1988《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毅等著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上(1988 PDF版)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上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西  上(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西 上
北京市:当代中国出版社
中国浙江( PDF版)
中国浙江
浙江当代渔业史(1990 PDF版)
浙江当代渔业史
1990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上(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江苏 上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山东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山东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下(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河北 下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湖北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1990 PDF版)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甘肃  下(1992 PDF版)
当代中国的甘肃 下
1992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贵州  下(1989 PDF版)
当代中国的贵州 下
198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西藏 下
1991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1991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1991 PDF版)
当代中国的黑龙江 上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