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交际与中国文化》求取 ⇩

第一章中国交际文化的总特点1

第一节家族主义1

“家族”意味着什么?2

财权分配4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4

家本位意识7

光宗耀祖,衣锦还乡9

同舟共济10

同乡意识12

从家族到乡党12

亲不亲,故乡人13

共同的血缘15

开放与封闭16

内与外16

横向联合19

第二节亲情主义——横式为主的人情网20

为民父母——上下关系22

“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又一种上下关系23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24

以情动人25

上下左右都需摆平27

父慈子孝——亲子关系28

情同手足——朋友关系30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31

尊师如父——师生关系34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36

和睦相处3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内外关系40

主与客42

第三节中国人的交际模式43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43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开放性46

串门子47

开放与封闭49

肝胆相照——求真性50

喜怒不形于色——策略性54

“礼贤下士”——重平等56

“率真胜虚礼”——重真情59

不拘小节——喜疏放62

第二章汉语与汉语表达65

第一节汉语的特点65

纷繁的方言67

青少年流行语69

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70

谦敬表现70

外来语的汉化倾向72

语法与修辞频频联手74

第二节表达方式与习惯——直曲两刃剑:汉语表达特征76

“打开天窗说亮话”76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78

“真理越辩越明”79

人臣不显谏——委婉含蓄的文化背景80

托寓讽谏81

正话反说82

兜圈子83

委婉的功用与魅力84

婉言批评86

中国人交际中的暗示88

规劝尊长者89

暗语避嫌89

有求于人难开口90

含沙射影91

激将暗示92

察颜观色94

第三章汉语交际修辞及其手段97

第一节交际修辞的总原则——合作97

关系准则97

方式准则99

质的准则100

表里如一102

量的准则104

第二节积极交际修辞原则105

(1)礼貌原则105

圆通准则105

慷慨准则106

赞誉准则107

谦虚准则111

“毛遂自荐”≠不谦虚112

真人不露相114

赞同准则116

同情准则119

(2)调侃原则120

自嘲与俏皮121

违礼幽默125

第三节消极交际修辞原则126

(1)重他原则127

体谅准则127

维护准则128

妥协准则129

(2)自重原则131

独立准则131

尊严准则133

针锋相对,不卑不亢——与外族交往的对策135

重他与自重相谐137

解释准则138

第四节交际修辞的民族差异139

来而不往,非礼也141

第四章其他交际方式与礼仪146

第一节称呼146

“官大压死人”——职衔称呼的作用146

称谓的模糊与分明149

泛称150

亲谓称呼151

亲属称谓的泛用154

其他表亲称谓155

姓名与别称等156

异性间的称谓157

称谓的修辞作用158

破例变用158

称谓选择160

亲谓自称163

称谓的二元与一元165

第二节介绍166

名片168

个性化倾向168

开门的钥匙169

第三节交谈170

谈话对象170

初交话题171

交浅而言深173

话题的选择175

第四节打电话178

接话方式179

交谈方式179

打电话的时间181

第五节 书信往来181

第六节请客183

家宴的温馨185

宴礼187

第七节酒交际190

“无酒不成席”190

饮酒礼191

喝酒与工作194

“唯酒无量,不及乱”195

第八节茶交际198

佛教与茶文化199

第九节送礼202

见面礼202

“千里送鹅毛”204

送礼时节205

第十节 拜访206

第十一节节庆等礼俗208

传统节日与习俗208

婚丧嫁娶212

婚礼212

丧礼213

第五章礼貌用语215

第一节招呼与问候215

亲切与郑重215

微笑招呼217

问候内容219

内容与形式221

亲密招呼语223

明知故问式223

调侃式224

关心安慰式225

第二节感谢与道歉225

对象的等差225

后延还是后倾226

重言还是重行228

感谢与道歉的变体229

以赞代谢、以贬代歉230

半推半就230

以谦代谢231

玩笑代谢231

道歉的积极与消极232

道歉即“负荆请罪”233

第六章口彩与禁忌语237

第一节吉利语与忌讳语238

吉语238

忌讳语238

第二节 数字之凶吉241

第三节物之凶吉242

物之口彩与禁忌242

谐音吉利图244

第四节名讳245

起名与禁忌245

名讳方法与讽典247

第五节 性忌讳及其他248

1995《汉语交际与中国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陆庆和著 1995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跨文化交际(1999 PDF版)
跨文化交际
1999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PDF版)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汉语词汇与文化(1995 PDF版)
汉语词汇与文化
1995
交际汉语教程  2(1993 PDF版)
交际汉语教程 2
1993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交际文化学(1996 PDF版)
交际文化学
1996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交际学(1997 PDF版)
跨文化交际学
1997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汉语与文化交际(1999 PDF版)
汉语与文化交际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礼义之邦  中国交际文化(1991 PDF版)
礼义之邦 中国交际文化
199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化与交际(1994 PDF版)
文化与交际
1994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1993 PDF版)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
199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汉语词汇与文化(1995 PDF版)
汉语词汇与文化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1999 PDF版)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1999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1996 PDF版)
汉语与中国新文化启蒙
1996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汉语文化讲话(1992 PDF版)
中国汉语文化讲话
1992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汉语交际(1991 PDF版)
汉语交际
1991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