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PM2.5污染程度的城市数量分布》

《表1 不同PM2.5污染程度的城市数量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98~2016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PM_(2.5)污染时空格局》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虽然在研究期内PM2.5污染的总体空间格局趋势一致,但在局部区域发生了微小变化(图4).(1)1998年处于极低浓度的城市有102个,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以及海南和台湾;PM2.5较低浓度的城市包括134个,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云南、黑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低浓度的城市数有73个,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湖南、贵州、广西以及云南南部地区;微高浓度城市数为34个,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山东西部、江苏中部、安徽中北部、湖北东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呈小范围集中分布状态;较高浓度的城市只有石家庄和济南市.PM2.5年均浓度均没有超过70μg/m3的城市.(2)2001年与1998年相比,PM2.5极低浓度和较低浓度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分别下降至73,98个;PM2.5为低浓度、微高浓度、较高浓度的城市数量都明显增加,且增加个数都在10个以上,低浓度城市扩散至西藏南部,海南北部以及台湾的西部沿海地区;微高浓度城市数量增加最多,增加了27个,增加城市主要分布在河南中东部、浙江北部、陕西中部;并在河北省出现了3个高浓度城市.(3)2004年与2001年相比,PM2.5属于极低浓度、较低浓度、低浓度城市数量继续减少;而微高浓度、较高浓度的城市数量继续上升.主要变化是处于较低浓度、低浓度的重庆西南部、广西东部、广东中东部、江西北部、湖南东部等地演变为微高浓度、较高浓度;极高浓度的城市有石家庄、济南.(4)2007年与2004年相比,PM2.5污染极低浓度、较低浓度、低浓度和微高浓度城市数量都在下降,低浓度城市数量降幅最大,达21个;较高浓度、高浓度的城市数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4,28个;石家庄市污染依然是极高浓度.这也说明2004~2007年我国很多地级以上城市污染强度显著增加.(5)2010年与2007年相比,极低浓度、较低浓度城市数量略有下降,分别减少4,2个;低浓度城市增加5个,主要分布在微高浓度、较高浓度污染区域周边,有向西和向南扩散的态势;微高浓度污染的城市数量减少了9个,大部分转变为较高浓度以上城市;较高浓度城市数量显著增加,增加到了71个,来源包括两方面:低浓度值向高浓度转变和高浓度值向低浓度值转变;高浓度城市数减少了20个,主要集中在津京冀地区以及山东西北部.(6)2013年与2010年相比,极低浓度、较低浓度城市数量继续下降,新疆西北部、西藏东南部、云南北部污染逐渐加剧,由极低浓度变为较低浓度或低浓度;低浓度城市数量增加6个,微高浓度城市数量减少了3个,分布态势与2010年基本一致;较高浓度城市减少13个,现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湖北中部、安徽北部、江苏等地;高浓度城市数量增加了9个,增加区域主要在河南北部,如开封、安阳、濮阳等市;极高浓度的仍然是石家庄.(7)2016年与2013年相比,极低浓度、较低浓度、低浓度城市数量均有增加,分别增加了6,30,3个,其中较低浓度城市数量增加最多,分布区域扩展到黑龙江北部、吉林东部、内蒙古东部和南部、福建、海南北部以及台湾部分城市;微高浓度、较高浓度、高浓度城市数量均有所下降,分别减少21,10,7个.极高浓度的城市消失.可见,2013~2016年间PM2.5污染强度有所下降.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低浓度以下(<35μg/m3)的城市数量整体呈现下降,微高浓度以上(>35mg/m3)的城市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态势,逐步向西部地区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