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写作能力构成框架表[7]》

《表1 写作能力构成框架表[7]》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写作能力导向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测评设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写作通常被定义为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能力是作者在写作时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包括对写作内容的理解、写作思路的构思、写作方法的选择以及字词句的运用与揣摩等[2]。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朱作仁、张鸿苓等学者以写作过程为线索划分写作能力,认为写作阶段的前中后期分别侧重不同的写作能力,观察和积累能力在构思阶段很重要,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写作结束后则需要修改能力进一步完善写作成果[3-4]。他们以完成一篇完整文章所涉及的作文特殊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切入点,所做的时序分类有其合理性,但却未考虑到某些能力可能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后期随着认知学科在语言学中的广泛使用,苏立康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研究作文能力构成,提出将认知能力(观察力、思考力等)与写作特殊能力(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叠加起来思考写作能力[5]。祝新华认为我国学者在研究写作能力构成方法上,多以经验型剖析、概括、归纳与提炼为主,有必要在已有研究成果上结合因素分析的定量方法进一步考察写作能力构成[6]。他对儿童及中学生的作文能力结构展开多年研究,从文章学、心理学、语文教育学角度分析作文性质,确定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相关变量,提出中学生写作能力构成,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