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氮素吸收模型参数值》

《表2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氮素吸收模型参数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水分条件下葡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的建立及氮素营养诊断》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Nmax和Nmin分别为模拟出的最高和最低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氮浓度稀释边界模型),Nuptmax和Nuptmin分别为最高和最低氮素吸收模型。

当生物量小于1.00t·hm-2时,设施葡萄植株地上部氮浓度值随生物量增加无明显下降趋势,因此,该阶段的氮浓度值不进行模拟。当地上部生物量大于1.00t·hm-2时,由于各试验地土壤湿度不同,故将数据分为4组:正常灌溉W1(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轻度胁迫W2(60%~70%)、中度胁迫W3 (50%~60%)、重度胁迫W4 (30%~40%)。根据式(1)对植株氮浓度及对应的地上部生物量数据进行拟合,得到4个水分条件下设施葡萄植株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分别选取最大、最小氮浓度实测值模拟得出氮浓度稀释边界模型(图2),且由式(3)和式(4)得出临界氮吸收模型,两个模型参数见表2。分析实测数据得出,不同水氮条件下葡萄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过程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土壤湿度越小,植株干物质积累越少。正常供水情况下(W1)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累积整体水平较高(0.14~11.29t·hm-2);随着土壤湿度的降低,W2和W3处理中植株干物质量分别降至0.12~10.92t·hm-2、0.10~10.42t·hm-2水平;在严重缺水情况下(W4),植株干物质量仅0.12~7.62t·hm-2,显著低于其它灌水处理(P<0.05),干物质积累量小于1.00t·hm-2的情况也逐渐增多。同时,土壤含水量对葡萄植株氮浓度的影响也较大,土壤中水分越少植株吸收的氮也越少,且各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正常水分条件下(W1),地上部植株体内氮浓度整体水平较高(1.23~8.61g·kg-1);随着土壤湿度的降低,W2、W3处理中植株氮浓度分别降至1.16~7.90g·kg-1、0.52~6.98g·kg-1水平;在严重缺水情况下(W4),植株氮浓度仅0.59~3.50g·kg-1,显著低于其它灌水处理(P<0.05)。同时,在正常供水情况下,随着地上部生物量的增加,植株氮浓度有降低的趋势,但在相对缺水条件下,这种降低趋势逐渐减弱,植株氮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在水分供应充足时植株对氮素营养吸收能力强,体内氮含量相对较高,在干旱条件下,设施葡萄植株受水分制约导致氮吸收能力降低,从而植株氮浓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