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翻译组研究技术比较》

《表1 翻译组研究技术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翻译组研究技术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上介绍了多聚核糖体图谱技术,翻译谱分析技术、核糖体图谱技术、核糖体亲和纯化技术的特点,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4种方法的比较见表1。近年来翻译组学发展较快,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但4种技术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无法区分翻译活跃的核糖体和处于停滞状态的核糖体。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核糖体暂停或停滞在m RNA某个位置时,该位置上游核糖体聚集,RPFs的丰度将会非常高,但该区域翻译活跃程度并不高。为克服这些缺点,Clamer等[49]利用嘌呤霉素——一种氨基核苷类抗生素,能够结合核糖体和新生肽链的特点,在核糖体图谱技术基础上研发出RiboLace技术。该技术特点是首先合成一种嘌呤霉素的类似物3P,该分子既具有嘌呤霉素能结合处于翻译活性状态核糖体的特点,分子表面又有生物素基团,因此可采用pull-down技术将真正处于翻译状态的核糖体与处于翻译停滞状态的核糖体进行有效分离。该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需要材料少的优势。尽管多聚核糖体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生物个体或组织中的翻译组学,Seimetz等[50]成功将该技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特定细胞类型中的翻译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