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发酵批次的主要性能参数比较》

《表2 不同发酵批次的主要性能参数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聚磷酸盐与次黄嘌呤偶合添加提高环磷酸腺苷发酵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 AMP由ATP直接环化生成,提高ATP合成速率有利于产物的快速合成与积累。在7L发酵罐中进行了添加六聚偏磷酸钠的发酵实验,考虑到发酵罐中溶解氧效果好及微生物生长迅速等因素,将添加时间确定为24h,添加量为2g/L-broth,结果如图3所示。从两发酵批次次黄嘌呤浓度的变化曲线可知,仅添加六聚偏磷酸钠批次利用从头合成途径生产c AMP,而偶合添加六聚偏磷酸钠和次黄嘌呤批次则主要利用补救途径合成产物(图3b)。添加六聚偏磷酸钠显著加快了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的运行效率,尤其在24h添加六聚偏磷酸钠时,两批次中c AMP产量比相应未添加批次分别提高了12.7%和129.3%,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34.8%和60.3%;0h添加六聚偏磷酸钠时,c AMP产量和生产效率也有较大提高,但不及24h添加时提高幅度大(表2)。另外,添加六聚偏磷酸钠对补救途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c AMP产量达到最大的7.24g/L,生产效率达到0.101g/(L·h),与单独添加六聚偏磷酸钠c AMP的产量分别提高了93.6%和61.2%,同时葡萄糖的消耗还略有下降(图3)。低聚磷酸盐作用与补救途径的优势在六聚偏磷酸钠和次黄嘌呤偶合添加的操作模式中得到了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