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西文化差异:文化自信下的管理学本土化探究——文化基因和实践的视角》

《表1 中西文化差异:文化自信下的管理学本土化探究——文化基因和实践的视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文化自信下的管理学本土化探究——文化基因和实践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文化基因,可以进一步阐释中国特有的一些文化现象,而这些文化现象是中国管理本土化研究的基础,如人情、面子、圈子、关系等。首先,就“面子”而言,因为中国人的人格组成中既然具有很重要的他人成分,因此就产生了在别人面前“做人”的观念;至于新教文化的西方人,则没有这个观念。这含示一个人将社会观众对自己的看法看得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中国人很讲究“面子”与“门面”,就是这种倾向最好的说明[11]。其次,就“人情和圈子”而言,中国人有母胎化的倾向,这个母胎就是彼此心意都“有到”对方身上的人情的磁力场。中国人单薄的个体必须在这个场中安身与安心,因此它就是一个人可以彼此照顾的“自己人”圈子[11]。其中,人情是中国人的主要精神形态。在传统的天道观中,中国人甚至连天地都加以人情化[11]。最后,就“私人空间”而言,因为群体意识,所以中国人基本上也没有私人空间的观念[11]。可见,这些现象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二人”的原发性的群体意识基础上的,任何“个体化”不发达的情况都会有压力要求大家必须保持一样[11],从而反过来抑制了个体意识的发展。除此以外,概言之,中西文化的差异还在于对自然的认知: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西方文化重在讲自然[13]。而就个人精神层面而言,西方文化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下[14],而中国人无疑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民族[11]。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对应的是中国人的羞耻感和西方的罪恶感。以上的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