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1995—2015年中国部分省域的碳排放量》

《表3 1995—2015年中国部分省域的碳排放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域碳排放空间依赖结构的非参数估计及其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04t标准煤

第二阶段是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经济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2],同时也是我国各省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快的时期。在此阶段,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篇章,国内投资环境改善,固定投资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向西部大幅移动;加上受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战略实施的影响,能源跨区调配(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和产业集聚化生产成为可能,进而使各省域碳排放在空间上的联系加强。同时,资本流动、技术溢出以及人才交流等在省域之间变得更加迅速,各省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作用加强。由于各省域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一次能源的消耗,因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快速增长(见表2、表3)。如2003—2006年,全国各省域人均GDP年均增速达11.57%,而同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5%和12.24%;并且各省域碳排放随经济增长均呈近线性关系。经测算,在2002—2008年,东、中、西部各省域的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分别为0.978、0.956和0.995。由于各省域碳排放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而导致各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相依关系普遍增强,SG相关系数明显增大。值得注意的是,西北省区因受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的影响,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以高耗能为主的重化工、冶炼等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再加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沿黄经济带受周边省区碳排放的溢出作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溢出关系,经济发展差距越大,越容易产生溢出效应),使得西北省域碳排放的年均增长速度(14.40%)明显快于中部地区(9.87%)、东部地区(11.92%)和西部地区(13.06%),其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11.62%上升到2008年的13.71%。由于西北省域碳排放起点低、增速快,东中部省域碳排放起点高、增速慢,从而使西北地区和东中部地区省域的碳排放在该阶段几乎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见图2),结果导致西北省区与全国其它省域碳排放的SG相关系数较第一阶段显著增大。但也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如新疆与广东两个省份,它们的样本相关系数为-0.15,这显然与事实不符。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虽然广东与新疆相距甚远,但在此阶段二者的经济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由此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同步增长(见表2、表3);二是广东是我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南方省份最高,其产业梯度转移使得相关高耗能产业在空间上逐步向西部地区的新疆等地布局,受技术进步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必将促使新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发生变化;三是在2005年前后,广东省产业结构仍处于向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阶段,制造业对能源需求依然较大,是典型的能源净输入省份,而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煤生产基地,其能源输出必将缓解广东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进而影响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基于上述理由,本文认为未作变换得到的新疆与广东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不符合实际。这也再次证明,使用样本相关系数刻画省域碳排放之间的空间关系存在一定的偏差,而用SG相关系数比样本相关系数更令人信服。此外,我们也发现空间异质性的存在,如安徽到吉林和安徽至青海的距离相当,但安徽与吉林、青海的SG相关系数却分别为0.83和0.69,表明在空间距离大体相似的省域,由于方向的差异,SG相关系数也会有所不同。这也说明,由于地区经济和碳排放受到政府干预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各省域碳排放之间的空间关联也可能呈现复杂、多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