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38-1945年迁滇后华大的主要校园活动及活动细节》

《表1 1938-1945年迁滇后华大的主要校园活动及活动细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抗战时期华中大学的校园文化及当代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马敏,汪文汉.华中师范大学百年校史(1903年-2003年)[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6)

华大在喜洲办学的日子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校园活动十分丰富多彩,包括宗教活动、音乐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学术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而且还培育了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表1所示。其中学术讲座的主讲人除了本校教授,华大还积极邀请校外学者为学生传授知识,促进校内外的教育交流。如1941年10月,作家老舍先生与音乐家查阜西先生一同抵达华大,为华大师生开展讲座,进行讲演。又如1942年9月,著名的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偕夫人亦来华做客,在华大小住几日,与华大师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4]与此同时,多样的校园活动也充分展示着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华中大学在喜洲办学的8年正是抗日战争烽火几乎燃遍全国的时期,华大学子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身负的使命,希望可以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因此除了表中的活动外,他们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如1942年,日寇打到云南的腾龙陵一代,华大的部分学生联合外校学生组织义演《放下你的鞭子》、《游击队之母》等剧,为前线的抗日战士募得了一笔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