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全面抗战期间贵州公路修通路线表(1938—1945年)》

《表1 全面抗战期间贵州公路修通路线表(1938—1945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简析抗战时期贵州交通建设及其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贵州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审委员会.贵州公路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150—17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地带,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这种多崇山峻岭的地形条件有助于隐蔽机场,躲避日军轰炸,加之贵州地处西南三省中枢位置的特殊战略地位,国民政府特别重视在贵州修建和扩建机场,从而促进了贵州航空业快速发展。全面抗战时期,贵州境内的机场数量大大增加,其中,清镇平远哨机场、独山机场、黄平旧州机场最为重要。清镇平远哨机场是当时贵州境内最大,设施最完备的军民合用机场,驻有中美各一个飞行中队,拥有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20余架,主要作用在于侦察日机动态,配合黄平旧州机场轰炸机轰炸敌占区以及对日作战[10]。黄平旧州机场最初是由英美修建的作为飞机中途加油、维修、迫降的补给型机场,在日军发动渝湘桂会战之后,迫于战局形势被扩建为作战机场,停有各式飞机百余架,每天出动飞机几十架次。至日军投降前夕,旧州机场一直是贵州对日空军作战能力最强的机场,属“西南中心机场”之一。独山机场最初以清代的演武场为基础,被临时改建为一个简易机场,抗战爆发后鉴于独山的重要地理位置,中苏美英4国联合将其扩建并定其名为前进机场。此机场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驼峰航线空运物资的重要中转地,经驼峰航线运到中国的外援国防物资,从昆明、沾益和成都等地转运到独山后再运输到其他各地。此外还有黔南都匀,黔东南天柱、三穗,思南塘头地区,遵义龙坪地区,兴仁、安顺等地区的机场,它们大都面积狭小、地面设施简陋,使用时间短且效率低下,在全面抗战结束后随即被关闭。另外,航线、航班与运输量增多。战区后撤下来的大批管理机构、人才、设备、资金等一时也大量涌入贵州,促进贵州经济成为战时经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航空运输需求增多。在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相继内迁到西南地区后,贵州境内的航线和航班数量日渐增多,客、货运输量也相应增加。例如,1945年,中航在重庆至贵阳、贵阳至昆明两条航线上各开通22个航班,全年客运人数为1 324人,全年盈利达到7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