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49—1950年全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表 (万人)》

《表1 1949—1950年全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表 (万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新中国成立后,强调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同时,为了改变当时“一穷二白”的状况,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全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见表1)。然而,由于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习惯势力与旧型“正规化”思想的影响,加上对旧教育的改造着重于政治及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不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很快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问题上暴露出来。大批学生接受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后,选择继续入学深造,而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于是,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裂对立的现象开始走向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与统一的方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