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全国层面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的回归结果》

《表2 全国层面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的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据为各统计量的稳健标准误;AR(2)用于考察一次差分残差序列是否存在二阶自相关,其原假设是不存在自相关。下同。

根据模型(1)至模型(5)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一阶滞后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一直显著,说明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确实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当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在上一期的基础上变化。另外,所有回归结果均通过了AR(2)和Sargan检验,满足了系统GMM的适用条件,说明模型设定合理。模型(1)仅检验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PCTit)的系数显著为正。模型(2)至模型(5)中随着控制变量的逐步加入,尽管转移支付的系数有所减小,但仍然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且该正向影响比较稳定。用来缩小地区差距以及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转移支付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扩大了地区发展差距,这违背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设立的初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转移支付在地区间的分布具有“马太效应”,越富裕的地区得到的转移支付越多。另外,这也可能与我国转移支付的形式有关,专项转移支付占比较大,但通常限定了具体的资金用途,且大部分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从而导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没有起到均衡地区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