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类别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分析的回归结果》

《表4 不同类别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分析的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一,中部和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东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为了弥补经济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而设计,均等化特征更明显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确实起到了降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作用。第二,东中西部地区返还性收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均显著为正,且东部地区的显著性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原因可能在于返还性收入以税收返还为主,税收返还收入通常与地方政府的税收挂钩,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东部地区缴纳的税收更多,而相应取得的税收返还性收入更多,且其返还性收入占总的转移支付的比重相较中西部地区更高。第三,中部和西部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的影响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东部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系数则为负且不显著,说明增加专项转移支付在中西部地区并没有降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指数,而东部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虽然不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衡地区差距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当前大多数专项转移支付往往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对公共资源的激烈竞争导致各地方政府往往抱着先把中央的钱拿到手,能否出得起配套资金之后再考虑的想法。经济发达地区很少出现无法配套的情况,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力本来就吃紧,一旦中央政府硬化“预算约束”,地方政府便无法配套,进而就会出现转移支付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问题,最终导致当前推行的专项转移支付不利于缩小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满足专项转移支付的配套要求,且高素质人才集聚,政府公职人员素质较高,这使得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第四,通过比较一般性转移支付、返还性收入和专项转移支付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的系数大小我们可以发现,三类转移支付对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的影响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据此可以推测,东部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另外,从全国层面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效应显著为负,返还性收入和专项转移支付对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三个地区层面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