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试验区员工毕业学校抽样调查》

《表3 试验区员工毕业学校抽样调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职业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培育研究——基于毕节试验区用工现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4) 本地员工数量多,需从源头培养其敬业精神。调研显示,企业员工主要为毕节户籍,很大一部分毕业于试验区各职业院校,分布在企业管理、技术、普工等岗位(见表3)。一是毕业生就地、就近就业。离家近能更好的照顾家庭,更好的照顾老人和小孩,更有归宿感。二是市场的容纳量有限,难留高水平员工。区内企业工资水平整体偏低(2015年,制造业年未单位数686个,年未从业人员22054人,平均工资26178元[3]。)而地区内消费水平整体偏高,员工希望通过不断更换工作,寻找更好的工作以增加收入。但是整个市场的容纳量有限,无论员工怎样频繁跳槽,大多数也只实现了更换工作环境的作用,收入并没有得实质的提高,水平高的员工难以留住。三是企业发展定位不清晰,员工晋升途径不开阔,工作动力不足。长此以往,高尖端技术岗位难以胜任,一般岗位又觉得能力绰绰有余不愿干。基于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从源头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注重文化素养与敬业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