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当代中国国家自信的总体表现》

《表1 当代中国国家自信的总体表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革命自信到复兴自信——闽西革命史上自信精神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时代主题和主要矛盾决定国家自信的基本内涵。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民族独立和国家重建,从而决定了中国革命自信精神的塑造过程、基本表现和具体原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卓越的思想理论创新是其最强大的文化基础,理论、信仰、实践、传播与教育等因素组合,共同铸造了革命自信精神。1949年国家重构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行动。经过几番努力、沉浮和曲折,成绩、失误和错误并存。这一时期因革命激情且不尊重客观规律所致,国家自信表现为激情自负、失去理性状态(如大跃进时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志着实践理性重新恢复,国家自信经过理性纠偏,恢复到稳健理性状态。四十年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今中华民族已经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点上。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判断。这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国家自信就具体化为复兴自信。它具体到不同主体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自信,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自信,其差异性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