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代表菌株鉴定结果:海洋源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及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表2 代表菌株鉴定结果:海洋源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及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洋源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及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上述复筛得到的10株菌株,革兰氏染色观察。以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代表菌株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均得到重复性好且稳定、清晰的特异性条带,片段大小为1200 bp左右,电泳图谱如图2所示。再将测序后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可以分为3类: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且置信度≥98%,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较多。目的菌株SW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置信度为100%。研究发现鱿鱼中产蛋白酶的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19-20]。芽孢杆菌产生蛋白酶能力较强,是常见的商业产蛋白酶菌株,有学者对芽孢杆菌所产的蛋白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此类菌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可能是通过产生蛋白酶降解蛋白质[21]。鱿鱼中的优势菌群主要为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大多耐低温,分泌的蛋白酶却耐高温,即使经过高温处理后,在食品中仍然能检测到这种酶的存在,在低温储藏条件下,残留的蛋白酶也可以继续分解蛋白质[22]。国内对普罗威登斯菌的报道较少,一般在肉类食品中容易检测到,是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同样对蛋白质具有分解作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