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教师民族社会化实践对学生民族认同的分层回归分析摘要》

《表4 教师民族社会化实践对学生民族认同的分层回归分析摘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教师的民族社会化实践与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首先将性别、年级、民族作为第一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其次将教师民族社会化实践的11种信息作为第二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检验上述变量对民族认同的解释率。共线性检查发现,容忍度在0.46~0.97之间,方差膨胀系数(VIF)在1.03~2.17之间。模型一的F(3,1783)=4.24,P<0.01,R2=0.01;△F=4.24,△R2=0.01;模型二的F(14,1772)=70.32,P<0.001,R2=0.36;△F=87.73,△R2=0.35。二个阶层模型的整体解释变异量都达到显著水平,但模型一中仅有年级变量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当阶层二纳入了教师民族社会化实践变量时,年级变量的影响就变得不显著了。除了偏见歧视、偏见准备、鼓励忽略、报告权威这四个变量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余7类信息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说明:14个预测变量能够解释民族认同的35%,人口学变量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对解释民族认同的贡献极小。产生显著性影响的变量按影响力的大小排名前三的是:促进本族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民族人物事件。结果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