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干预方式效应值分布》

《表2 不同干预方式效应值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效果及调节因素的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常见的社会行为问题之一,受到生理因素、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矫正方法主要有行为矫正、游戏矫正与经验矫正。行为矫正强调刺激-反映的联结,指外部刺激来矫正行为,其矫正手段主要以认知干预为主。游戏治疗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即利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游戏中不仅可以增加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有助于认知水平的发展,通过游戏手段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矫治,包括象征性游戏、艺术性游戏、应用类游戏、规则游戏及语言类游戏等,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对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均有重大意义[29]。为检验干预方式差异对幼儿攻击行为矫正效果影响,本研究以干预方式(行为矫正、游戏矫正)为自变量,以效应值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干预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行为干预效果整体上较游戏干预效果更为明显。行为矫正效应值为-1.18[SMD=-1.18,95%CI(-1.69,-0.67),P<0.0001],游戏矫正效应值为-0.73[SMD=-0.73,95%CI(-1.37,-0.09),P<0.0001],但I2均大于80%,说明存在较大异质性(参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