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3种算法在不同精度要求下的再入段计算结果对比表Tab.1 3algorithm’s re-entry orbit results with different precisions》

《表1 3种算法在不同精度要求下的再入段计算结果对比表Tab.1 3algorithm’s re-entry orbit results with different precision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自适应Radau伪谱法的再入段轨道设计算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可以看出,当分解的区段精度εd在10-6~10-7之间时,由于轨道控制过程中非光滑平面效应的干扰不明显,因此p,h和s方法均可以成功计算出再入段轨迹的最优解.当分解的区段精度εd达到10-7时,由于轨道控制过程中非光滑平面效应的干扰,p方法经过20次迭代后得到的最优解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此时认为采用p方法求解再入段轨迹失败.h方法虽然能够在成功求得再入段轨迹的最优解.但是却需要通过更多的区段以及配点数进行解算,同时计算时间也大大延长.从表1中可以看出,h-3方法求解得到再入段轨迹最优解需要200段区段,配点数达到593个,计算时间达到66.37s;h-4方法求解得到再入段轨迹最优解需要108段区段,配点数达到428个,计算时间达到48.95s.而采用s方法求解再入段轨迹的计算时间远低于h方法,而效率却远高于h方法.从表1中可以看出,s-3方法求解得到再入段轨迹最优解仅需要130段区段和451个配点,计算时间仅为27.95s;s-4方法求解得到再入段轨迹最优解仅需要81段区段和365个配点,计算时间仅为26.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