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78年~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变化 (按2010年贫困标准)》

《表2 1978年~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变化 (按2010年贫困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扶贫的社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房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2017)》。

精准扶贫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其中,精准识别是基础。所谓精准识别主要指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识别,即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不少困境。一方面,基于省扶贫部门测算结果自上而下分配(指标)确定贫困人口规模,而不是基于科学标准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导致一些实际上的贫困户因政策上的“规模控制”被排斥在扶贫对象的范围之外。2013年启动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贫困区域主要划定在14个集中连片的老少边区,更多的“插花式”的贫困群体也由于无法连片的原因而被排斥在外[10]。另一方面,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看,经过多年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行,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大大减少(见表2),但与之相对应的相对贫困人口,即收入差距不是特别明显的新贫困群体却大量存在。精准识别强调在有限的扶贫规模下,借助民主评议等手段识别出最贫困和最需要扶持的人[11]。但是,这种由各村民小组推荐贫困户再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民主评议法,常常主观性较强,很容易受人操控,导致识别偏差的普遍存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