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6~2019年不合格项目汇总》

《表2 2016~2019年不合格项目汇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2016~2019年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质量安全状况及风险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6~2019年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部分问题相对突出,其中品质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尤其是二氧化硫)较为严重。2016~2019年不合格项目汇总见表2。按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统计,品质指标的问题最为严重,占总不合格项次的56.3%(其中过氧化值占总不合格项次的41.7%,检测值为0.30~5.80 g/100 g,其中有25批次样品的检测值在0.50 g/100 g以下,是按照0.25 g/100 g限量从严判定的(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300-2014熟制其他类0.50 g/100 g限量值);酸价占总不合格项次的14.6%,检测值为3.4~29.9 mg/g),其次是微生物指标,占总不合格项次的22.0%(其中霉菌占总不合格项次的15.2%,检测值为30~23000 CFU/g),食品添加剂指标占总不合格项次的18.1%(其中二氧化硫占总不合格项次的13.7%,检测值为0.0463~2.9 g/kg),其他指标(真菌毒素、标签标识、非食用物质、污染物、钠、包装空隙率、亚硫酸盐)占总不合格项次的3.6%。值得注意的是,19批次黄曲霉毒素B1超标样品中有16批次为花生及其制品,占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总批次的84%,主要是花生原料在种植、采收、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等霉菌污染[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