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深圳市的平均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2000、2010、2018年)》

《表6 深圳市的平均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2000、2010、2018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快速移民城市的就业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深圳市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深圳市最早的就业中心位于与香港有着便捷交通联系的罗湖区.改革开放初期的罗湖区是深圳市最早开发的地区,除了工业园区以外,还配套建设了大量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工作地和居住地相对集中,职住关系较为平衡;90年代随着深南大道、107国道的建成通车,深圳市的就业空间开始沿主要干道扩散,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开始向西辐射,从而带动了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等就业人口增长,也扩大了就业人口的通勤半径,但由于城市建设的滞后,南山区、宝安区的居住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功能较弱,导致许多人口虽然在南山区、宝安区就业,但仍居住在罗湖区、福田区,职住失衡的现象随交通条件的优化而开始显现;2000年以后,随着地铁的开通以及中心区与中间地区、外围地区联系的主干道(福龙路、南坪快速)的建成,深圳市就业人口的通勤半径进一步扩大(表6):2000—2018年,深圳市人口的平均通勤时间增长22%,但平均通勤距离增长了61%,说明就业人口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更远的距离,加强职住分离的离散力,且由于中心区内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居住成本的急速上升,导致大量就业人口选择在中心区就业而在中间地区或外围地区居住,这种“单日候鸟型”通勤状态也致使深圳市的职住关系更加失衡,间接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