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美、中、德三国科研基金资助领域类型划分结构(1)》

《表1 美、中、德三国科研基金资助领域类型划分结构(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学科的内涵、分类机制及其依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上所述,学科既是指特定的知识体系(类型与分支),又具有关于人的规训内涵。就知识体系而言,关于其分类结构与框架目前也难有共识。即使在最为基本的领域划分上也存有分歧,譬如,除了上述提到的比格兰四象限分类之外,我们通常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四分类,而维基百科则列出了艺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五大类框架。可想而知,如果涉及各领域之下的具体分类则更为复杂,更难以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框架。在此,本文仅尝试透过相关正式或官方机构———各国科研基金资助部门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来了解大概。表1分别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CNSF)和德国研究基金会(DFG)提供资助的研究领域划分,从中可以看出,各国领域设定大致相似,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四大类。这四大类为德国DFG的领域划分[21],因为美国医学研究主要由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人文艺术主要由半官方的艺术遗产基金会(NEA)资助,农业部、能源部、国防部和航空航天部等部门也对基础研究予以资助,故相关领域没有纳入NSF资助体系。中国CNSF的情形相似,如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另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因为近几十年发展异常迅猛,并逐渐从传统的自然科学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密集的资助方向。在科睿唯安的ESI的22个领域分类中,也不难发现,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占有极为特殊的比重,覆盖近半(包括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药理学与毒理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这足以表明,作为研究体系的学科领域划分更具有动态性,特定时期的政策环境与研究资源支持构成其分类体系结构变化的重要外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