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职业化与“拟职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表1 职业化与“拟职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拟职业化”:向村干部职业化过渡的路径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N县L镇的实践经验来看,村干部履职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探索是基于基层治理体系优化和社区治理的需要,既对村干部“职业化”历史资源进行了调适与改造,也对现代化的现实语境予以了回应。首先,“拟职业化”一方面借鉴了村干部职业化的实践特征,保留了工资制、考核制、坐班制等准科层制管理标准;另一方面也并没有以此为唯一准则,而是对“职业化”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如该办法暂时只针对村书记和村主任两个主职干部进行。因此,这一“拟职业化”路径表现出开放性更高、灵活性更好的优点,能够实现国家政策与地方治理更高程度的耦合。其次,N县虽属东部沿海地区,但“富人”把持村干部职位的情况并不突出,访谈中X村的村书记表示“近年来项目增多,在推行村干部标准化管理后,自己随时都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履职管理办法推行后,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村干部竞选队伍之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干部及党员老龄化带来的压力。由此可见,村干部队伍是村干部职业化制度的实施基础,培育一批、选出一批、留住一批综合素质高、治理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是进行职业化的基本前提,而“拟职业化”在此过程中,同时兼具拉力和推力的作用。最后,L镇的“拟职业化”办法的实施,加强了村干部与镇干部、村内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了镇一级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同时,村干部吸收新媒体思维,利用互联网思维管理村务、服务村民,而不再仅仅拘泥于文牍和形式。总之,村干部“拟职业化”虽看似为一条保守的迂回路径,某种程度上也暗合农村基层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特色,它是一条一面不排斥“职业化”一般要求,一面又因现实语境变迁而对经验进行拆分和重组的稳妥路径。二者联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