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通货紧缩和“通缩效应”的联系与区别》

《表1:通货紧缩和“通缩效应”的联系与区别》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的“通缩效应”与中美贸易余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进一步讨论汇率预期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当政策当局干预汇率,使之形成稳定持续的贬值趋势,贸易商就会形成汇率持续贬值预期。当本币持续贬值形成预期,推迟进口是外国进口商的最优选择,因为推迟进口,外国进口商会更多地从外币对本币的升值中获利,增加贸易收益。对于本国进口商,情况则相反:本币持续贬值形成预期,提前进口是本国进口商的最优选择,因为提前进口,本国进口商减少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造成的损失。长期看,一国货币持续稳定贬值形成预期,汇率的价格传递显著,出口价格将持续下降,相应地,进口价格将持续上涨。由于预期的作用,外国进口商推迟进口,本国进口商提前进口,即期的贸易余额减少。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通缩效应”。“通缩效应”原是经济学概念,我们这里引申使用。“通货紧缩”指市场形成价格持续下跌预期,消费者减少消费从而抑制投资与生产,进而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的情况。本文的“通缩效应”指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并且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显著等条件下,当汇率形成可预期的持续贬值,出口价格持续下降,进口价格持续上升,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外国和本国进口商调整交易行为,分别推迟进口和提前进口,导致本币贬值不能增加贸易余额,反而减少贸易余额的现象。“通货紧缩”和“通缩效应”都在讨论货币价值变动产生的预期如何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但“通货紧缩”讨论的是一个国内的经济现象,而“通缩效应”讨论的是开放背景下两国贸易中的现象。如表1所示,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