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案例的基本特征比较》

《表3 案例的基本特征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理论解释与跨案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格中资料均为2020年可获取的最新公开数据。

为使本研究对声誉形成机理的揭示具有说服力,笔者对若干所研究型大学的具体行为进行详细考察,梳理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实践脉络。案例研究常常高度依赖于情景性证据(contextual evidence)和演绎逻辑来重构单个案例内部的因果关系[20]。Eisenhardt认为多案例研究可以通过不同案例重复支持类似结论的方式提高研究效度[21]。在多案例研究中,案例选择往往关注是否具有复制逻辑(replication logic),即把不同案例当做实验样本,相互印证或推翻从不同案例中得到的结论,从而产生更具普遍性或更稳健的结论[22]。本研究选择了4个案例,分别是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选择标准是充分考虑研究型大学在类型及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性。这4所大学在成立时间、治理模式、办学规模及声誉排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分度。(见表3)本研究重点考察4所大学在以下领域的表现:一是关注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驱动因素,了解各大学的使命愿景、发展概况及实现目标或价值的程度;二是关注大学的优势资源和核心功能,了解大学与外部行为主体(如政府、企业及其他大学)的互动情况;三是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各大学的评价或媒体对各大学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