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受访非汉语母语群体对中国戏曲的了解情况》

《表1 受访非汉语母语群体对中国戏曲的了解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传播》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笔者在英求学的观察和采访(以中国戏曲代表),所在英国利兹市各色人种平均分布的大环境下,中国戏曲的宣传力度微乎其微(见表1),并且其传播力非常有限。采访结果以母语是否为英语划分成两类。第一类非汉语母语群体,他们对于戏曲的了解基本停留在脸谱“难以理解表情”,台词腔调“怪声怪气”的阶段,并且最为严峻的问题是,他们很难理解戏曲台词,而这又分为两种人群。第一类人是从未学习过中文的非汉语母语群体,他们只能通过戏曲演员的神情和动作去揣摩剧目的内容。如果这一场戏的准备人员付出了全部努力,那真正能成功给这一类人群进行宣传且达到目的的概率微乎其微。就像不懂英语的国人观看英文话剧一样,会有困难了解其深层含意。语言就像是一条负责输入输出的桥梁,堵塞不通便很难有所出入。第二类人便是正在学习或者已经学成汉语的非华裔人士,据我采访,他们在懂得单个字或单独句子解释的前提下,哪怕进行揣摩也很难理解这部剧想要传达的思想是什么。这是可以理解的,中文作为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其文言文用法更是难以理解,更别说让非汉语母语人群消化大部分以文言文为主的经典剧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