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

《表1 工业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机器换人”现象对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新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IFR(https://ifr.org/)。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于2018年在法兰克福发布的最新报告,自动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速,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74台/万人(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2013年开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0%以上。同时,根据IFR的研究,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制造业装机数量快速提高的驱动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无法满足产品制造的精度、硬度和成本要求;二是劳动无法适应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三是制造业无法负担高额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根据这三大驱动要素,机器人与劳动者在制造业中的关系表现为三种关系类型,如表1所示。其中,第一种关系是机器人替代劳动者岗位,第二种关系是填补人类劳动者无法胜任的岗位,第三种关系是创造新的人类工作岗位[5]。在以上人际关系的三种类型中,真正对劳动者工作岗位产生威胁的主要是第一种,第二和第三种关系并不会从根本上威胁到劳动者的岗位就业,反而是如果没有机器人,原本可以由劳动者胜任的岗位也会自然消失。比如,在第一种关系类型中,劳动力的供给变化趋势与人机关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因为劳动力并不是无限供给的,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0年,欧洲国家和韩国的人口基本保持不变,日本将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增幅约为2%,美国的增幅约为8%,南美国家的增幅约为15%,总体来看,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同时,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将在未来10~20年内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也必然对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红利的减少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