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97—2003年劳动收入份额空间收敛性检验》

《表4 1997—2003年劳动收入份额空间收敛性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演变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数字为T值。

由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核算方法和统计口径在本文的样本研究时段1997—2017年有过变更,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将城镇个体户经营收入纳入劳动报酬,2004年之后又将其经营性收入并入资本性收入,因此有必要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收敛性进行分时段的稳健性检验,以便更准确地体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演变格局。接下来,本文将二元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比较不同设定方法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形式矩阵的敏感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1997—2003年来看,SEM较SLM表现出更好的解释能力,具体表现为,不仅模型的拟合优度相对较高,而且相应系数的显著性也更好。就地区间的差异而言,仅中部地区没有通过相应的检验,其他地区的空间滞后系数ρ值与空间误差系数λ值均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这都验证了表2和表3的结论。尽管地区间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但地区间的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率具有正的外部性(溢出效应)。这再次证实了劳动收入份额不仅存在着全国范围内绝对收敛的可能,而且也存在着区域性的“俱乐部”收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