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二维政策工具统计表》

《表3 二维政策工具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就业扶贫政策工具偏好及优化建议——基于中央政策文本(1996—2018)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应对机会贫困的政策中(见表3),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21.13%,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12.68%,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2.82%。可以发现,在整个应对机会贫困政策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比例是偏高的,与需求型政策工具之间存在极大的数量差距,说明一方面我国贫困劳动力缺乏就业机会,体现在应对机会贫困的政策上,则偏向于直接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供给型政策工具高于需求型政策;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政策较少关注对创造就业环境的优化,体现在基本政策工具占比上就是环境型政策工具很少。在应对能力贫困政策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多,达19.72%,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均为2.82%,远远小于供给型工具占比,可见,应对能力贫困方面所采用的政策工具绝大多数为供给型工具。这说明,我国就业扶贫政策积极采取各种能力提升和培训就业对接措施来推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但是对应对能力贫困的就业渠道拓展和就业环境改造关注不多。在应对公共就业服务贫困政策中,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为9.86%,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为11.27%,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为4.23%。需求型政策工具在应对公共就业服务贫困政策中是最受青睐的,环境型政策工具则较为缺乏。这表明因就业服务缺乏导致贫困的人口多,政策倾向于通过拓宽就业渠道的措施来拉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但是就业服务质量提升与就业环境打造之间的政策融合却缺乏关注。与上面三类贫困不同,文化贫困的应对政策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高,为5.63%,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次之,为4.23%,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少,为2.82%。这样的工具选择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加强基层党建和强化贫困劳动力内生脱贫动力与贫困劳动力就业环境塑造关联度较强,因而在表中体现为这种应对贫困的政策偏向于采用环境型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