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看云识天气》阅读填表》

《表1《看云识天气》阅读填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课例课程”的认知建构与教学实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语段中写“卷云”82字、“卷积云”37字、“积云”79字、“高积云”63字,在“形态”栏内学生几乎是一字不差地照抄原文。评课时笔者给授课教师指出:圈定“云名”对象的叙写区间就原文照抄,学生处于低阶思维阶段,这样的阅读设计失去了它应有的课程价值。于是,接下来的教研活动围绕“如何加大学生阅读的思维容量”展开讨论。参与教师各抒己见,笔者就这堂课提出“限字数作答”之法,增大学生阅读思维容量。仔细研读文段发现,可用限30字、18字、6字的三种答案字数限制,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作答。限30字可答“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但从“形态”着眼,还有冗赘信息;限18字可答“像漂浮的丝缕,像白色的羽毛,像洁白的绫纱”,但如果只察“形态”,则仍有冗赘信息;限6字则答成“丝缕、羽毛、绫纱”。提炼“丝缕”这一信息,学生是有难度的。原文“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丝丝缕缕”是用来修饰“漂浮”的状态的,但其中却包含着对“卷云”形态的叙写,深入句子内部去找对应卷云“形态”的词汇,则只有“丝缕”。初一学生有“丝”的概念,对“缕”却知之甚少。《说文》:“缕,线也。”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教师如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生成新的教学问题,建构新的教学课程,这才是新课标所期待的教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