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会组织典型代表——蓝天救援队2017年业务信息统计》

《表3 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社会组织典型代表——蓝天救援队2017年业务信息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与实践发展路径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资料由蓝天救援队提供。

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救援中,各地数以十万计志愿者涌入灾区,全国人民捐款捐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成为这一历史性巨灾应对中的一个重要特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经历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灾害意识的启蒙。参与这次大地震救援救助的志愿者、公益组织、企业成为日后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种子。自此,社会力量成为中国灾害应对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从玉树地震、彝良地震到芦山地震、威马逊台风、岷漳地震、鲁甸地震,参与灾害响应的社会力量逐步组织化、专业化、协同化。社会救援队伍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省,据不完全统计,有过参与灾害救援经历的各类社会救援队伍已经达到上千支。出现了壹基金、蓝天救援队(见表3)等以救援救灾为主要使命的全国性网络型组织。国内最主要的几家基金会,如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也设立了专门的应急救灾部门。芦山地震中,社会组织救灾协作体应运而生,并发挥了协调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例如芦山地震后成立的“基金会救灾协调会”“华夏公益”“联合救灾”等。一些专业化救灾的社会组织也开始涌现,专注于灾害信息的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致力于灾后净水的授渔公益,以及其他一些医疗、心理、社工组织。这些专业化组织的出现,有力引导了社会资源的有序、有效投放到灾区,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