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截至2019年6月)》

《表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截至2019年6月)》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的对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4]

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普及衍生出五花八门的社交媒体平台,除了官方及非官方媒体,还有大量从事专业信息发布及评论的自媒体,以及诸如微信、QQ等无数小型网络社交圈,加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使用者,使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呈现大众化、多样化[12]的特征,“信息时代”由此形成。在信息带给我们便捷体验的同时,也会产生信息过载等负面效应,当它作用于城市公共卫生领域之上时,主要的安全隐患就表现为:一是公共卫生信息过载与信息失真并存。在网民规模方面,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1%,其中城镇网民规模达6.3亿,占网民整体的73.7%;在互联网使用方面,互联网普及率达61.2%[13]。以上均可表明城市公共卫生领域信息的产生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并且信息多源、量大、混乱,质量参差不齐,极易出现谣言、传言等信息失真的情况;在学历结构方面,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23.8%,多于受过小学及以下、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表明网民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文化程度、信息选择偏好、个人素质修养层次的局限使谣言有了市场,导致民众认知偏见加深,极易借助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对失真信息进行转发和扩散,这一现象正好给了部分新闻媒体和自媒体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利用民众的心理焦虑和恐慌情绪,在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上大做文章,最终导致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产生混乱的局面。二是权威、专业的公共卫生信息和知识供给不足。一方面是权威机构和媒体对不实公共卫生信息的澄清、过滤和消除机制不够及时,这突出表现在重大疫情信息激增和舆论场混乱之时;另一方面,有关专业、权威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科学知识服务供给不足,导致各种治疗方法充斥网络,网民真假难辨,做出抢购无效药剂等一系列非理性的跟风行为。以上表现充分暴露出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造成的舆论防控不及时、不合理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防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