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全球水文模型主要方案对比[38]Tab.2 Comparison o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f some global hydrological models[

《表2 全球水文模型主要方案对比[38]Tab.2 Comparison of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f some global hydrological model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陆面水文—气候耦合模拟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降水;R:降水强度;S:降雪强度;T:温度;W:风速;Q:比湿度;LW:长波辐射通量;LWn:净长波辐射通量;SW:短波辐射通量;SP:气压;

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更精确地估算区域和全球水资源量,基于水文模型框架的大尺度水循环模型研发逐渐成为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29],并且近几十年大尺度水循环模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30-31]。国内外研究者在分布式水文模型基础上,通过提高网格空间尺度,探求水循环模型从流域尺度向大洲尺度或全球尺度拓展的合理模式[32-33]。起初,大尺度水循环模型大多为基于水量平衡的概念性分布式或半分布式模型,主要用来模拟大流域的径流过程或评价气候变化对水文情势的影响,表2列出了部分目前较为常用的全球水文模型,其中代表性模型包括Macro-PDM[34]和PCR-GLOBWB[35-36]等。这些模型基于气候数据输入对大流域的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能够满足评估气候变化对大流域水循环影响的要求。然而,这些水循环模型通常侧重降雨径流的模拟和水分收支的计算,缺乏对能量平衡的考虑,无法完整描述陆—气界面的水气能量交换过程[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