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摇各级不透水面贡献率》

《表1 摇各级不透水面贡献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各级不透水面百分比区间城市热环境影响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1所示,2001年和2013年的低密度区(主要为植被)对城市热环境起负贡献,且贡献绝对值最大,主要由于面积较大且植被能够通过蒸腾作用,从而吸收空气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中高密度区主要为居民区以及河流边缘的裸地,裸地和建筑物本就是地表的主要增温因素,而本研究区裸地的范围较少,因此可以认为建筑物为主要增温的因素。两时相影像中高密度区面积均占了将近20%,因此热环境贡献率较高;2001年和2013年的高密度区均对城市热环境起正贡献,2001年高密度区所占面积比重低,贡献率只有0.57;2013年高温区面积增加了1倍多,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建筑十分密集且植被少,建筑的热传导性强,并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增加大地与大气间的热交换,且不渗透的城市表面蒸发潜热,能量损失较少,从而导致城市地面存在较大的蓄热量,贡献值达到了1.4,功能区面积大大影响了贡献指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