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去产能、生产率与中国式“僵尸企业”复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表3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去产能、生产率与中国式“僵尸企业”复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去产能、生产率与中国式“僵尸企业”复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下表统同。

基准模型的实证回归结果如表3检验模型(1)-(3)所示。从实证结果来看,无论采用LPM、Logit模型还是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固定资产清理GK和精简雇员GE的系数都为负,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固定资产清理和精简雇员是促进“僵尸企业”复活的稳定途径,能够起到“刮骨疗毒”的效果从而验证了假说1。此结论与Fukuda和Nakamura(2011)以及Nakamura和Fukuda(2014)所研究的日本样本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种具体措施在处置“僵尸企业”时具有普适性。同时,基准模型实证结果显示行业中“僵尸企业”密集程度Z的系数为负,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表明行业中“僵尸企业”越密集,越不利于其复活,“僵尸企业”存在一定的“感染效应”,由此会不断侵蚀整体经济效益,带来经济“僵尸化”的风险。相比较而言,国有“僵尸企业”康复的难度更大,外资“僵尸企业”更容易复活,这也印证了为何“僵尸企业”中国有企业比重比较高,而外资企业比重较低的原因。同时从表3可以发现,有出口业务的“僵尸企业”则更容易恢复至正常状态,一般而言,出口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且有更大的市场腾挪空间,更有可能借助市场需求刺激而实现复活。此外,实证结果显示,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僵尸企业”越有可能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积极调整,从而恢复活力;企业的市场份额越高,很大程度上已经说明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转好,这样的“僵尸企业”更容易恢复成正常企业,这也和申广军(2016)的结果相一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有利于改善“僵尸企业”绩效并促使其复活,因为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