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杂诗十二首(其三)》海陶玮译版与汪译版主要意象翻译对比》

《表3《杂诗十二首(其三)》海陶玮译版与汪译版主要意象翻译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承”与“弃”——“陶隐士”形象海外“译变”轨迹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上分析,“陶隐士”这一艺术形象在译介的过程中发生了译变。我们可以发现,此种译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译入语母语国家译者对于所翻译诗歌的理解。两方面原因会导致理解上的不同:一是当时的诗学发展;二是译者自身的知识背景。但这种译变也并非将“陶隐士”改造得面目全非,而是基于对这一艺术形象的普遍认知。而这种译变恰恰反映出中西方译者在不同的诗学传统与知识背景下对于翻译能动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