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定结果》

《表1 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定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重型多形红斑性药疹1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总分≥9分为肯定;5~8分为很可能;1~4分为可能;≤0分为可疑。

临床上EM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支原体感染;其次才是药物,即多形性红斑性药疹[3,4]。一般认为感染导致的EM占90%,而多形性红斑性药疹占10%[5]。EM可分为轻型与重型[3,6,7]。感染所致EM多为轻型,可见肢端皮肤靶样病灶,无黏膜损害或仅有较小口腔黏膜病变[4,5];而药疹则多为重型,多见皮肤肢端水疱及较重的黏膜损害[4],也可出现类似SJS的发热、皮肤表皮剥脱、黏膜损害及其他多系统症状[8,9]。本例患者出现了包括口唇、会阴部在内的黏膜损害,且肢端及躯干水疱较为严重,表现更倾向于药物所致。且患者皮疹发生前肺部感染已明显好转,不存在肌肉酸痛、发热、流涕等流感样症状。采用诺氏评估量表评估该患者重型EM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关联性,结果见表1,评分为3分,判断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