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药代动力学参数》

《表3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药代动力学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姜黄中3种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学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剂量都以游离药物计

闫文丽等[32]和罗见春等[33]都采用单向灌流法研究姜黄素在不同肠段吸收部位的吸收情况,结果研究表明姜黄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而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较姜黄素明显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赵静等[34]分别用姜黄素、姜黄素脂质体和姜黄素醇脂质体进行单向灌流,得出醇脂质体在胃和四个肠段的吸收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种药物,且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可研制成为一种新剂型,突破胃肠道吸收差的瓶颈。罗见春等[35]给与相当于60ug/ml的原料药的两种混悬液进行灌流,得出去甲氧基姜黄素在回肠中吸收最好且羟丙基-环糊精制剂在四个肠段的吸收均优于游离药物。杨梅[27]研究表明双去甲氧基在十二指肠中吸收最好,聚乙二醇(2kD)化壳聚糖(50kD)纳米粒新剂型与单体药物相比,不仅增加了四个肠段的吸收而且Ka和Kapp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