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华师大版“他者”译介“绪论”副文本名目》

《表2 华师大版“他者”译介“绪论”副文本名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再版“他序”论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理雅各《中国经典》英译系列译本中,译者所为的副文本是一种自我审视(criticism as explanation and appreciation),具有规范译介路线之用,兼具开发趣味(the education of taste)之宜;而再版中加载的译介副文本的“他者”作者,如赖廉士、费乐仁,他们相当于翻译批评者,行使的是功能审视与范式评定的职能。因而,理雅各经典译本呈现出原版不及的译介跨时空接受性质的对话性。上述两版各自新生成的副文本语境中,一方面,译者本人庞大叙事的原始定位与观感愈加清晰,另一方面,译介他者的整合演绎的跨时空界定与研究愈发创新,如张西平、费乐仁在华师大版“绪论”中总结了理雅各英译中国典籍的十条特点(理雅各,绪论4-8),几乎所有条目针对理雅各英译副文本的设置、方法、体例逐项、逐条而论,所以译者理雅各基于翻译实践目的的内视与自省思维拓展到了“他者”阅读、梳理其译者翻译行为的评价范畴,即从发展的角度探讨理雅各的翻译理念与常态,从整合的高度提升理雅各译介系统的认知维度,因此,理雅各《中国经典》超越了英译个译的译介模态,具有了接受与反应驱动下“求真—务实”的整合功能与达观意义。直面在英国域外产生的汉学成就及其译者的学术自觉意识,中国学界对理雅各《中国经典》译介副文本的关注与评价更加丰富了根植于本土的英国汉学的研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