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双一流”建设中不同学科门类和不同学科的入选率》

《表2“双一流”建设中不同学科门类和不同学科的入选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层及优化逻辑——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双一流”建设中呈现的学科分层现象将会对我国一定时期高校的学科调整和院系重新整合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高等教育活动具有教育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双重特征,高等教育对国家投资的依赖性越强,政治性属性表现的就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学科的入选与否,不仅关乎高校的社会声誉、生源质量和学科地位,更关乎学校的经费多寡。因此,“双一流”建设中出现的学科群际分层现象,必然会成为高校开展学科调整和经费供给的依据,使高校的学科知识性价值为学科的工具性价值让路。即高校在进行内部学科调整时,对入选次数和入选概率较低的学科实行教育经费和相关学术资源的投入限制,缩小办学规模,甚至裁撤相关学科和学院,转而将更多教育资源集中到入选频次和入选率较高的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建设中,造成这类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的泛化现象,破坏高等教育学科生态体系中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学科的群际分层现象会诱发行业类高校的“身份危机”。帕森斯认为组织在制定和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时,要与社会制度保持一致,从而获得被普遍认可的争取社会资源的基本权利,也就会导致组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走向趋同化发展道路。[12]在“双一流”建设中,自然科学和理工类学科入选率明显高于人文社会科学,这会引导以人文社会学科为办学主业的行业类高校(例如师范类、民族类、农林类、经管类等)出现“身份危机”,进而在制定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时,将教育资源集中投入到入选率高的学科门类和学科中,将承载其办学理念但入选率不高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边缘化。造成我国行业类高校在历经“综合化”和“同质化”发展后形成以自然科学和理工学科为中心的“同质化”发展趋势,有违“双一流”建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