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6所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学科”》

《表2:6所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学科”》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学科为中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人才结构转型是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基点。具体而言,一是涉及学科众多,在微观层面涵盖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人文理工类多层次学科类型。6所师范院校的文件中,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基础及预期成就对本校的优势学科进行理论价值部署与实践定位规划。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包括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两门基础雄厚的学科,涉及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具体目标,从学科特色构建人才特色。东北师范大学亦将学科建设作为建设方案文本的一个重点环节进行系统阐述,囊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文理工三个类别的六门学科。二是将学科建设置于宏观目标层级,作为衡量阶段性整体目标的重要参照。6所师范院校的文本均涉及以五至十年为载体的区间内目标达成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不同年限的阶段考量标准。以北京师范大学以例,以十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出一流学科的发展蓝图,从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等学科逐渐扩大优质辐射网络,到中期阶段形成基础学科群、教育学科群、社会学科发展群等在内的优势学科群建设,最终实现到2050年左右十六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的远期目标。三是体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产生交互作用力。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长”实现社会科学和应用学科的联合作用,利用学科的结合实现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目标。“以育人育才为核心的‘学生—学科—学术’一体化战略为工作主线”,通过学术串联起人才和学科的联系,为拔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